-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再论青藏高原中南部的南北向构造
雍永源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
对全球最年轻造山带.青藏高原造山带的研究,因其是距人类生活最近、关系最密切的岩石
圈变形、气候变化及相互作用的地学研究而倍受重视。南北向构造则是青藏高原造山带中南部分
布广泛、深及地幔、活动至今、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构造。敝对其研究意义重大。
南于南北向构造在遥感图片上明显的线性影像,20世纪70年代末就被中外地质学者发现并
开始研究。本人在上世纪90年代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地区油气地质填图和2000年至2003年在
冈底斯、藏南的地矿调查与矿区普查中,先后发现了一系列南北向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以及断
裂性质转变、新老褶皱叠加等构造形迹与构造现象,进而在调查报告、刊物和相关研讨会上发表
了对这种构造的思考与初浅认识。时隔多年,中外学界对南北向构造的研究日趋广泛、深入,全
高原的中比例尺区调亦已完成。得以借助他们的宝贵资料、成果和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
会这一平台,再次对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构造发点议论:
一、南北向构造的含义
许多学者认为,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构造就是表现为裂符或地堑或断陷带的张性构造。本人
认为这种认识,仅反映了南北向构造在拉张背景下的脆性变形形迹。而实际资料表明,除了这类
脆性形变之外,以南北向褶皱为代表的塑性变形形迹也是南北向构造的主要成分。本人所称的南
北向构造即是由这两类变形形迹所组成。南北向褶皱在众多文献中未见提及,但它们的确存在于
高原中南部的多条南北向构造带中极其侧旁,冈底斯的弄如日、夏康坚和羌塘的新月山东南、双
湖西北及黑尖山等褶皱就是例证。这些年轻的褶皱虽在数量、规模上不如脆性变形形迹,但它们
的存在和对部分近东西向褶皱形态的强烈改造,却使我们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的南北向构造特点及
其涉及的深层次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二、空间展布
本人在2004年青藏高原地学研讨会论文(摘要)中,曾谈到青藏高原中南部有至少七条南
北向构造带。现在看来,南北向构造在青藏高原东、两构造结之间,昆仑造山带以南地区具有广
泛发育又集中成带分布的特点。集中分布的七条南北向构造带,由东到两分别是①错那一曲松一开
如日.门巴带;②亚东.浪卡子.羊易.当雄一谷露.懂错.岗尼.沱沱河上源(玛曲)带;③陈塘-定结-
谢通门.查藏错.申扎.双湖.永波湖带;④吉隆.阿觉雄.当惹雍错.依布茶卡.玛依岗日.巴毛穷宗带;
⑤木斯塘.罗波峰.夏康坚.昌东.布若错带;⑥那木扎拉.香筑.多桑.改则.康托.多玛日带;⑦普兰一
错纳.达热布错.茶布.鱼鳞山.心湖带。它们大致相隔经度1.50~20大致等间距呈南北向.北北东
向出现于高喜马拉雅至东昆仑南缘广大地域,虽受其它方向断裂左行或右行错移而不甚连续?但
总体保持着南北向-:it:It东向的构造带方向。七个带分别长300~800km,宽5~40km。
三、形成发展与时段划分
本人认同青藏高原南北向构造形成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消亡、印.亚大陆碰撞造山之后,并
延续至今的时限和形成时期有先后之分的观点,但不赞成许多学者形成于中新世、晚中新世或上
新世晚期,活动方式一直是东两向伸展的观点,本人认为南北向构造至少有张裂到挤压再到张裂
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在渐新世晚期就已普遍形成。已经掌握的实际资料和沿南北向构造带喷发、侵
153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位的火成岩同位素测年值表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南北向断裂大约开始于4030Ma的始新世晚
期至渐新世早期,全面形成于27~14Ma。我们将这个从开始出现到普遍形成称为南北向构造的
第一发展阶段。表现为发育的张性断陷、断裂,多桑等地堑中的中新世沉积和年龄在28~14Ma,
沿断裂带喷溢、侵位的碱性火山岩、基性脉岩.花岗岩、斑岩、煌斑岩等深源或壳源岩浆活动。
错那.门巴带弄如日金矿床中被后期乐成扁豆体的矿化张性角砾岩和定结.谢通门.申扎带中塔丁
矿点沿次级张性断裂贯人的铅银矿脉群或许是已发现的保留不多的第一阶段张性断裂的两个直
接证据;第一阶段张裂活动之后,约在13~9Ma发生了在近东两向挤压背景下的以褶皱等塑性变
形和张性断裂压性复活为主的第二发展阶段。此阶段岩浆活动微弱而挤压背景下的变形形迹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劳动教育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劳动项目2《煮面条》教学设计.doc
- 副县长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doc VIP
- 注射水纯水纯蒸汽施工方案.pdf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电力新能源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电气运行、检修、事故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电气五大规程).docx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 大纲》.doc VIP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Lesson 21-22课件.ppt VIP
- 2025贵州遵义南国大数据有限公司招聘1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网信体系下 网络舆情应对流程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