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的源区.pdfVIP

再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的源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9年10月,南京 ⑨ [85] 再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的源区 何心一1’唐兰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hexinyi2007@126.跏;2)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南宁530004 以往学者多认为全球中、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的起源中心或源区有三处:一是北美东部,以扭心珊瑚类 Palaeophyllum为代表。 何心一和陈建强(2004)曾提出扬子区是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这是基于当时约有 30个四射珊瑚属在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中世界首现而提出的观点。近年来由于扬子区早志 留世新资料的增加,加上笔者重新详细研究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珊瑚资料,结果发现扬子区早志留世(兰 多维列统)还有12个四射珊瑚属在世界上首现。从而更论证扬子区是02_Sl四射珊瑚的源区。 下面分别简介这12个属的最低产出层位、地点及其扩散。 园组底部(1ate 扩散到华北板块。在晚Llandovery期扩散至西伯利亚、欧洲、澳大利亚等地。 Neobrachyelasma 但层位较高。 扩散藏南札达,03时扩散至新疆库鲁克达克和塔中地区。 South 扩散至澳大利亚的New 及日本东南部S31地层(Gionyama组的G2段产有Nanshanophyllum)。 现在改为S3l(嘶风崖组)。该属在S2时扩散至西伯利亚、乌拉尔地区,往后在s3时扩散到我国新疆以及 欧洲等地。 园组。上延至Telychian期(陕南宁强组),在S2时扩散至西伯利亚地台。 致相当地层Gionyama组的G2段也有发现。 的S3地层中也有该属。 .71. Abstract 10hNational 圆 Volume,The CongressofPalaeontologicalSocietyofChiua(PSC) ——The25血AnnualConferenceofPSCOctober \:!!!/ 2009,Nanjing,China 和西秦岭S3地层中也产有该属。 马州的S3(Ludlovian)地层产有该属,但产出层位高。 此外在s2时该属扩散至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 瑚复苏、演化达到第二个高潮,与生物辐射多样性密切相关。需要指出,何心一和陈建强(2004年古生物 关键词 四射珊瑚起源中心兰多维列世中、晚奥陶世扬子区 [86】 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是否存在“小型化效应耖? 黄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bhuang@nigpas.∽.em) size)是物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能反映生物的“生理、行为和生态”。地史时期大多 体型大小(body 数生命演化过程都伴随着物种体型的变化.相关研究成为演化古生物学长期以来的热点之一。生物小型化 是灭绝事件后广泛发生的演化现象,对其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揭示生物应对灾变环境的机制,对了解生物 大灭绝事件及其后的残存、复苏过程也有较重要意义,然而它的研究程度较低。近年来小型化效应有些新 成果问世,大多来自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后的相关研究,该效应在灾变程度较弱的奥陶纪末大灭绝后的系 统研究还非常薄弱。 本研究对华南地区奥陶纪末大灭绝前后的3个关键时期(奥陶纪的凯迪晚期、赫南特期到志留纪的鲁 丹初期)共约20个产地700余枚腕足动物完整个体进行壳长、壳宽的度量,按“属”、“超科”、“目”和 “纲”4级分类单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不同级分类单元的体型变化趋势。为确保大灭绝事件前后体型 大小数据具有可比性,研究从如下3个方面进行数据准备:1)筛选出3个时期属正常环境底栖组合(BA3) 的群落,而暂时忽略其它底栖组合的数据;2)为使结果能反映生物信号而排除埋藏学噪音,选择碎屑岩 (survivorship)曲线分析,证明研究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