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届全国农药交流会论文集
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的合成工艺研究
陆翠军刘建华杜晓华
(浙江工业大学催化加氢研究中心)
1前言
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英文名称3.Trifluoromethylacetophenone
56℃--62℃,白色针状晶体。是合成杀菌剂肟菌酯的关键中间体,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
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并且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对
环境友好安全。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也是合成抗菌药物异恶唑和肟醚类杀虫剂的重要中间体。由于间三氟
甲基苯乙酮肟在农药、医药合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受关注度日渐增大,所以对它的制备研究具有重要作
用和实际意义。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有两种,方法(1)合成路线如下:
O
人冰水中滴加浓HCI调节pH=2,析出固体,过滤,重结晶得到产物,收率91%,含量97%。该法制备收率和
含量均较高,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液废渣,但是其原料间三氟甲基苯乙酮非常昂贵,所以就限制了该法只
能适用于实验室等小批量生产,而失去工业化生产的意义。
方法(2)合成路线如下:
CF3
浓H2S04 CH3CHNOH
———————————,-.
————————————,卜
NH2 NaN02 A屺
以间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制得重氮盐,与乙醛肟偶合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间三氟甲基苯乙酮
肟,收率55%。虽然收率不高,但是以间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价格便宜,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是
一条较好的清洁化生产工艺。所以本研究致力于对该路线的改进,提高收率,降低能耗,探索出适合新型
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TraceGC
$312恒速搅拌器;PHB.5型酸度计;HL.2S恒流泵;RE.52AA型旋转蒸发仪:ThermoUItra气
6890N/5973气质联用仪;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BrukerAvance
相色谱仪;Agilent m(500M)核磁
98 开拓创新
共振波谱仪。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者化学纯。
2.2实验步骤
2.2.1重氮盐的合成
100ml的四El瓶内加入509
止加热,冷却到0℃开始滴JJn5.919
用。
2.2.2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的合成
装有温度计、酸度计的250ml四口瓶内加入50ml
H20,0.319NaAC,O.259HAC,0.329CuS04,O.19
Na2S03,搅拌溶解,滴A.5.99
和699
T=17C搅拌3小时,停止通N:。加人乙酸乙酯萃取,5%氨水洗至中性,水洗,脱溶得墨绿色半固体4.99,
三氟甲基苯胺计)。熔点55C~60C(文献值:56--62C),GC-MS
。HNMR(CDCl3,500MHz)6:7.91(s,1H,ArH),7.84(d,1H,J=7.5
Hz,ArlO,7.54(t,1H,J=7.5FIz,ArH),2.34(s,3H,-CH3)。
3结果与讨论
3.1正交试验优化
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之上,发现影响产物收率的主要是第二步反应即偶合反应,所以对偶合反应进行优
化。影响偶合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CH,CH=NOH与间三氟甲基苯胺摩尔比以及反应pH值。我们选
择T--因素三水平(L9)进行正交实验。首先做出因素水平表(见表1)。
表1因素水平
注:该正交实验所用底物均为0.025mol。
由因素水平表列出L9的正交实验表,根据正交表进行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分析见表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