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聚落地景变迁之人水关系初探:一个历史地理学的现象学式空间考察——兼论历史聚落深度研究方法.pdfVIP

石碇聚落地景变迁之人水关系初探:一个历史地理学的现象学式空间考察——兼论历史聚落深度研究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2—二—一 丝圭堡堕!!! 石碇聚落地景变迁之人水关系初探: 一个历史地理学的现象学式空间考察 ——兼论历史聚落深度研究方法 邹 靖 黄正武 颜子杰 邓安顺 林敬凯 (台湾华梵大学) 摘要历史聚落之良好规划奠基于对其本身之深度研究,而这需要人文地理学 等空间研究知识之支援。以位于台北城市周边的石碇小镇为例,其从20世纪70 年代前作为茶叶集散地及矿业产地的繁华状况,到70年代之后急转直下而成为一 人口外移、产业消失的没落城镇,并在进入90年代后面对全球流动资本所带来的 空间发展压力,呈现出地域魅力急速消失的危机;而在此聚落空间变迁过程中,人 水关系更随着殖民现代性,以及依赖现代性之陆续进入而改变空间观念后产生了 疏离甚至割裂的巨大变化,从而对小镇的良性发展形成了莫大的隐忧。本文即是 企图透过融合了历史社会学相关视野的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对石碇聚落的 地景变迁及其人水关系变化进行深度研究的尝试,并拟在此基础上透过诸如建筑 现象学式的描述,进一步揭示地域空间深度研究的可能进路。 关键词 地景变迁 石碇人水关系 空间结构 石碇聚落中人水关系的变化是饶富意义的,不仅见证了石碇小镇本身空间性的变化,也 关涉了台湾社会对自然空间态度的转变,值得投注心力予以研究。 回顾历史,近年环境意识抬头后,人们对河JiI的观念虽已从排水沟翻转成为重要的景观 游憩资源。但在稍早的现代化阶段中,河JIl与生活世界却是相当疏离的。传统人水关系的转 变,使得昔日溪水空间经验消失,河JII整治不是成为纯粹防洪功能的举措,即便涉及美化也 仅成为视觉上的补偿。然而在传统社会中,类似石碇所在的河川,却是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 息相关的,承载了他们的身体经验与社会经验,而拥有丰富的意义及特殊的空间结构。本文 拟以石碇作为研究地域,以20世纪70年代做一个历史分期,探讨其中人水关系的转变。70 年代前石碇小镇人水关系是日常生活紧密的一环,显现了极为融合有机的状况;而70年代 后人水关系则逐渐疏离,溪流退化为纯粹机能性的排水沟。本文拟透过人文地理学现象学 重视身体经验之视野,对这两个时期聚落内唤部之空间结构以及人水关系进行考察,并试图 找出其之所以改变的原因。 盛泣鲨篮泣逊盆盐鍪篮磁滥签翠 乡土建筑 267 都德(JohnDodd)引进安溪茶种,贷款给农民,奖励种茶if)。茶叶由于国际市场利润较高,因 此取代大菁成为石碇经济作物,并透过茶叶生产、运输、贩卖等分工过程卷入世界经济体系。 石碇在此经济、地域结构中成为台北盆地东南缘城镇——平溪、坪林、乌塞、二格等丘陵地区 的集散地,一直持续到1940年(图2)。 随着越来越多来自坪林、平溪、乌垒附近等地聚集的大量人潮,吸引了商家来到石碇,以 当时的中埔(今西街)集顺庙口为中心开始贩卖货物,而逐渐形成了热闹的小街铺。石碇小 镇于是以集顺庙为中心,周围陆续开设起染坊、茶行,成为一处交易采买市集,其盛况一直延 续到陆运时期。当时,透过水圳边缘道路往来于石碇枫子林间、担负物资运送的挑夫、农夫, 扮演了石碇以茶叶产销为主之社会经济运作下重要角色,并透过来往台北、宜兰等交换着外 地的资讯。因此,枫子林与石碇间的圳道@——亦是淡兰古道的一部分,成为此一时期石碇 社会经济运作中相当重要的水缘空间,充满了挑夫、居民行走与水的特殊经验性关联(图3)。 盛 米 图2古道在淡兰两地中的相关位置示意图 图3枫子林至石碇古道地点相关位置 (陈俊彰,2000) (陈俊彰,2000) 透过对陈俊彰(2000)④之研究及访谈中可发现。水运时期的挑夫居民等日复一日反复 生活实践的枫子林圳道,具有独特的空间意义及特殊身体认知下的空间结构。行走圳道间 的挑夫、商旅和垦户对此路径上不同地点的命名,则再现了特定身体一主体在与地域互为主 体的交往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意义。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