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乐的困境、反思与对策——以“女子十二乐坊”为视角.pdfVIP

中国民乐的困境、反思与对策——以“女子十二乐坊”为视角.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 1O月 社会科学家 Oct.,2008 (第 1O期,总第138期) SOCIAL SCIENTIST (No.10,GeneralNo.138)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民乐的困境、反思与对策 以“女子十二乐坊”为视角 孥 霜 (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与传播学院音乐系,江西 南昌330013) 摘 要:20世纪中国民乐跨入了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期。当关闭已久的国门终于被打开时,“摇滚音 乐”和 “流行音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而中国传统民乐却走进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怎样才能使民族音乐再现辉 煌,古老的传统如何才能叩响现代之门,步入时代的门槛 ,是现代音乐人所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女子十二乐坊”为视 角,对振兴 中国民乐进行 了探讨 ,通过评析 中国民乐步入困境的原因,新民乐发展存在的利弊,借鉴 “女子十二乐坊” 成功的艺术创新和营销策略,从而寻找新民乐的发展对策,意在弘扬民族艺术,振兴民族文化。 关键词 :中国民乐;“女子十二乐坊”;反思;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4;.I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8)10-0107—04 2O世纪中国民乐跨人了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 文化和学术思潮蜂拥而至,国人在短暂的惊愕和措手 的转型期。从 19世纪下半叶起西方工业文明传到中 不及之后 ,旋即而来的是对新潮音乐的狂热崇拜。“我 国,受到冲击的不仅是脆弱的经济壁垒,当关闭已久 曾经问个不休???!!!……”,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以 的国门终于被打开,人们发现 自身对世界音乐几乎一 一 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和 “旧军装、一高一低的 无所知,与此同时,民族音乐却走进了前所未有的“低 裤脚和大皮鞋”的形象,唱着那首震撼人心的成名曲 谷”,怎样才能使民族音乐走出 “低谷”、摆脱困境,古 一《无所有》,开创了中国大陆流行乐坛之先河。从此, 老的传统如何才能叩响现代之门,步入时代的门槛, “摇滚音乐”和 “流行音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它 是现代音乐人所关注的焦点。笔者以 女“子十二乐坊” 们凭借现代工业技术的支持,“以大众信息传播系统 为视角,对如何振兴中国民乐进行了探讨,意在弘扬 为载体,以公开的商业性为 目的,成为满足当代大众 民族艺术,振兴民族文化。 心理需求的一种大众宣传品和消费品 。“摇滚音乐” 和 “流行音乐”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席卷全国,不仅在音 一 、 中国民乐步人困境的必然—一从 乐领域风光无限,也成为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典型。 “女子十二乐坊”产生的社会情境说起 在这种文化工业商的市场运作下,中国乐坛陆续推出 了以电子合成器、电贝司、电吉他、架子鼓等为主要演 奏乐器的唐朝乐队、黑豹乐队、零点乐队等流行音乐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器乐历史 悠久、蕴藏丰富、浩如烟海。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不同 乐队组合,引起了不小反响。而此时,中国传统民乐在 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风格,历经千 这类电声乐队的强势包围下,突围不得,尽管它具有 年,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在中华民族 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 ,然而曲高和寡 ,更何况它与当 艺术百花园中争妍夺丽、相映生辉,尤其是一些少数民 代人的审美趣味渐行渐远。中国传统民乐逐渐以一种 族的器乐作品更象一朵朵奇葩,绽放异彩,把中华民族 弱势文化的姿势存在于社会的大熔炉中,日渐没落, 的百花园装点得更加瑰丽多姿。它们不但有强烈的生 卑微而不受重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在我们华夏民族 活气息、时代印痕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特色,更是中华民 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器乐文化陷 族音乐艺术成长的摇篮和发展的沃土。 入了困境 ,正如一场颇有质量的民族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