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中西火器技术交流若干问题的探索
朱亚宗,张煌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长沙,中国410073)
摘要:明朝末年,由于军事需求的推动,明政府加速了引进话方火器技术的步伐。以徐光启、李
之藻、孙元化为代表的军事科技专家和火器工匠一道,在中国传统火器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西方
先进的火器设计和制造工艺,创制出一系列融合中西火器技术优势的新式火器,推动中西火器技
术的融合发展。本文从技术交流史的视域,就明末中西火器技术交流的历程、成果及不足之处略
作探讨。
明季中西火器技术的交流,历时一百余年。【1】对于其发展历程,国内学者往往
简单地划分为明前期和明中后期两个阶段,而把明末的技术成就归为明中后期火器技
术发展的延续。如果仅以本国技术研发史的角度来衡量,这种划分是无可厚非的。但
在中西技术交流史的视域下,通过对两个时期火器技术会通发展的比较研究,笔者认
为,明中期的火器技术交流主要体现为西式火器的仿制和传统火器的改造。明末火器
技术的发展,不再是对西式火器的简单模仿,而是在会通中西火器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实现火器技术的集成创新,其会通交流的广度、深度和火器研发的技术水平已远非前
一时期所及,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明末火器技术交汇带的形成【2】
明末中西火器技术的深度会通,首先体现为火器技术交流的区域日益集中,出现
了固定的技术交汇带。16、17世纪是发现世界的世纪,也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世纪。
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西方探险家对新航路的探索使西葡等国将殖民的触角从
美洲延伸至亚洲,西班牙占领了中国的近邻菲律宾,葡萄牙在澳门建立据点。西、葡
等国的殖民活动,造成明朝的海疆危机,却也在客观上将一个全新的军事技术体系延
伸到中国东南沿海的邻近地区,从而在宏观地理环境上为中西方军事技术交汇带的形
成提供了可能。
中西两大体系不同的技术特点为中西技术交汇带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中国数
千年传统技术积淀形成的以经验指导见长的技术体系,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领先世
界的青铜文明,经过两千余年口手相授的技术积累,生铁、铸铁冶炼以及炼钢技术均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铸造技术领域上出现了分铸、叠铸、泥形铸造法等多项技术发
明。因此,明朝军事技术体系在武器制造技术上领先于西方。西方军事技术体系虽不
以冶炼、铸造技术见长,却和数理学科紧密相连,其发展深受科学理论的指导。来华
耶稣会士利玛窦在《几何原本》的译本中指出了西欧军事技术体系与近代数理学科的
紧密联系,“吾西国千六百年前,天主教未大行,列国多相并兼,其间英士有能以赢
157
少之卒,当十倍之师,守孤危之城,御水陆之攻,如中夏所称公输、墨翟九攻九拒者,
时时有之。彼操何术以然?熟于几何之学而已,可见此道所关世用至广至急也。[3]
伴随着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科学在摆脱中世纪宗教桎梏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军
事技术与数理科学的联系愈加紧密。由于受弹道学理论指导,西洋火炮管壁较厚,炮
管由前至后渐粗且倍径较明传统火炮大,因此能在降低炸膛概率的同时提高火炮的射
程和杀伤能力。西洋火炮还设有准星和照门,辅之以矩度、铳规等测量工具,确保了
攻击的准确性,这些都是中国火器制造中所欠缺的。
明朝政府对西洋火器的需求以及西方宗教团体传教的需要成为火器技术交汇带
形成的直接原因。萨尔浒战役惨败之后,辽东战局的恶化促使明朝政府决心借助西洋
军事技术,研发威力更大的火器以平定边患。当时在通州练兵的天主教大臣徐光启上
疏明廷,称“西洋神器,既见其益,宜尽其用……臣窃见东事以来,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
神威大炮一器而己一.【4】李之藻也在奏折中指出,朝廷对西洋火炮应该:“依法广铸,
传行九边,每边各有数门一,希望通过引进并大量仿铸威力巨大的西洋火器遏制后金
的军事进攻:而当时西方基督教会特别是耶稣会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中,如利玛窦、
熊三拨、汤若望等深谙西方近代科技者,他们为了传教的便利,迎合中国士大夫阶层
中部分人对于西方科技的兴趣,并针对明朝政府对新型武器的需求,利用自身掌握的
科技知识,和明朝专职军事技术人员一道,投身于明军军事技术研发工程中。中西两
个特点迥异的军事技术体系内部合作的形成,促成了它们之间技术交汇带的形成。
东南沿海的闽粤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成为技术交汇带形
成的首选地。从资源和环境因素分析,宋、元以来,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