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2卷 第 1期 周 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 1月
Vo】.32No.1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 Jan.2015
老子 “知足”思想浅论
庞 贝贝
(河南大学 历 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老子的 “知足”思想是在春秋时期各诸侯 国相互纷争 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知足 ”的 内涵是 尚柔 、
不争、知止 ,体现在政治上就要统治者戒贪欲 ,薄赋敛 ;体现在 国家关系上 ,就要各安本土,和平共处,不要互相
攻伐 。 “知足”的思想在 当今仍具有重要 意义。
关键 词:老子 ;知足 ;现 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O15)01一,)]【14 05
D0l:10.1345O/.cllki.zknu.2015.01.004
在春秋时期战乱频仍的大背景下 ,人们 长期处 陈。公元前 529年 ,楚公子弃疾 自立为楚平王,重
于水深火热 、担惊受怕的生活中。再加上老子作为 封陈、蔡二 国。公元前 478年,楚 国 白公之 乱时,
“周守藏室之史”t ,在仕途上也历经了大起大落 , “陈人恃其聚而侵楚”l。。楚 国内乱平定以后 ,楚惠
崇 尚柔弱、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寻求安定 自然成为 王派楚将公孙朝帅军灭 陈 国。这是楚国第二t次
老子心底最深切的企盼,这也是其 “知足”思想产生 灭陈 ,陈国最终并入楚 国版图。
的本源 。 “道 ”是老子 “知足”思想产生的根源,“不 无论是在春秋时期各诸侯闰相互纷争的大背
争”,抑或是 “尚俭”“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 ,是其 景下 ,还是在陈国几度沦亡的小环境下。结束战乱,
“知足”思想的具体化 。本 文在 已有研 究成果 的基 维护安定和平都是百姓心 中梦寐以求 的。问题本
础上,探讨老子 “知足”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 源,在于各诸侯国的不满足。在仕途_L,“老聃早年
形式及现实意义 ,并重点探讨老子 “知足”思想的实 大概就做上了东周王朝掌管图书的官员 。中年时
质,以期深化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 代 ,曾因受到周王朝权 贵们 的迫害,一度避难 于鲁
国……公元前 530年,在他 四十几岁以后 ,又被
一 、 老子 “知足”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fⅡ1周王朝 ,仍任 掌管 图书官职。公元前 5l6年 ,周
老子生活的春秋后期是一个战争频仍 ,各诸侯 景王死后 ,王朝掀起 内战,景王 子王子朝在 与悼
}王4竞相攻伐的时期 。老子作为在周王室担任柱下 王、敬王争夺王位失败后 ,带着东周王朝的图书逃
史的陈国贵族,一方面经历 了周王朝 的Et益衰微、 m国,老聃也就 因王朝 图书 的南迁 而失去 了职
日暮途穷 ,另一方面又感受 _r强楚对 自己国家的威 位 ,不得不离开周王朝 ,西m函 关 ;后来他流落并
胁和侵略。 客死于秦国” 。一边是国家的战乱 ,一边是 自己
老子的思想 “是植根于春秋时期陈国的社会现 人生的大起大落 ,因此老子心底是极度渴望安 宁
实而产生的,但这种思想的产生与楚 国又有极密切 的。老子知道 ,想求得 自身的安稳 ,不只需要 己
的,甚至是直接的关系”l2]。春秋时期 ,楚国曾j次 努力 ,更需要周王室和各诸侯 国的统治者的知足不
灭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法律分析——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对策.pdf
- 自贸区执行案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之理论研究.pdf
- “概论”课多媒体教学问题思考.pdf
- “古为今鉴”在课程改革层面的可行性——论“不言之教”与“新课改”在“知识学习”上的契合.pdf
- “国考热”与凡勃伦效应——兼论中国公务员制度变革.pdf
- “接受”与“发现”——两种学习理论视域下的教学思考.pdf
- “劳动”的双重意义及其在当代的悖论表现.pdf
- “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pdf
- “像册”理论范式下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教学模式探索.pdf
- “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基于连云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视角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