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城市应对暴雨洪水之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求城市应对暴雨洪水之道 于卫红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受气候、城市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遭受暴雨洪水灾害的侵犯越来越频繁, 仅2007年5月一7月,全国就有多个省市发生暴雨洪水灾害:5月下旬以来,云南暴雨 肆虐,.163人死亡;7月17日,重庆遭遇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山城变水城,主 城交通几乎瘫痪,55人死亡;7月18日。济南发生大暴雨.34人殒命;而进人2008 年汛期以后,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暴雨袭 击全国20个省份。受灾人口3800多万人,因灾死亡和失踪200多人,倒塌房屋超过12 万间,经济损失260亿元。广州、深圳、珠海城市均遭遇严重洪涝灾害……人们不禁要 问我们的城市怎么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暴雨洪水?本文结合济南7.18暴雨,分析城 市发生暴雨洪灾的原因,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探求防范和应对今后类似灾情的方法。 一、成因 (一)气候变化 据气象部门消息。济南7.18降雨是受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出现的 历史罕见强降雨过程.1小时最大降雨量151毫米,3小时最大降雨量180毫米,均为 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国家气象局调查组认定理论发生概率为200年一遇。国家 标准规定城市排雨一般地区为l一2年一遇,重要地区3—5年一遇,因而城市排雨设施是 无法抵挡这一场超高强度降水的,而城市防洪工程中山洪沟的国家标准为50—100年一 遇。也无法应对如此超标准降水,这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城市不合理地开发建设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 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 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据统计济南城区每年的扩张速度为5.8 平方公里,增加雨水径流量3000万立方米。在济南市城市下游尤其是小清河两岸原来 有许多滞蓄洪水的农田、洼地、池塘,现在绝大多数已被填平盖房,大大减少了滞蓄水 量,使得小清河洪水位升高,对支流河道形成顶托,大大影响了城市洪水的下泄。 (三)城市防洪排水设施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还很薄弱,现状河道防洪标准低,断面不足,淤 积严重,排水能力低。如规划宽42米的窑头大沟现状沟宽仅8米,而规划宽18米的龙 窝沟,现状甚至没有沟形,可见现状防洪设施非常薄弱。同时主城区内河道棚盖严重, 大大影响了收水效果,导致道路行洪加剧。此外雨水系统不健全、收水设施设置不当也 ·223· 是道路积水、7j洪的重要原因,尤其在道路与河道相交处未设收水簸箕.使大量的雨水 不能截流入河。给F游路段带来极大的排水负担,造成下游积水;另外下穿式立交泵站 积水严重,除了维修养护不当。提升能力低等泵本身的原因外,还有泵站的收水、出水 系统不完善,立交无截流设施,使客水流量排人立交低处,增大泵站负担,造成立交积 水严重。因此,加快城市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对策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城市在聚集人口与财富的同时.也聚集了风险。 因此。要转变治水观念,不能单靠防洪专业T程,还要针对城市犁水灾特点,从城市规 划人手在建设用地的选择、确定用地性质等方面加人防洪因素,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 防洪工程与非T程体系,有效抑制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为加重的水灾风险。 (一)科学选择城市发展用地 当今社会城市处于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要注意避开洪水。自古以来我 们祖先在城市选址时就有不与洪水争地的意识,《管子》主张城市选址要:“凡立国都, 非于大lJI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即建立首都 的理想场所不是依山就是傍河,地势的选择应当高低适中,以便于用水并兼顾防洪。济 南古城就是这样的典犁例子,她建于泰IIl余脉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利用人]二开挖的南同 壕与护城河双重保险将【U洪拦在城外,同时城区北部有大面积的湖泊,用以滞蓄雨水, 当时大明湖以北直至华山都是连成片的水面,对城市防洪排水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要避开lII洪泛滥的区域、低洼积水区域,而将这些用地作 为生态公园、湿地、湖泊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洪水风险,而且对调蓄洪水、改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