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串联校正部分的教学探讨.pdfVIP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串联校正部分的教学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串联校正部分的教学探讨刘山松,等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串联校正部分的教学探讨 刘山松,孙辰朔,陈荣华,王建 (霹鲻大学电气馆息学院 四期成都,610065) 接簧:在自动控越琢理课程中,学生簧遍反映串联校正潞分较赡,且经典控铡理论的秀种校正方法——摄软迹法程 频率响应法在教学上有“分散重复”的矛盾。本文针对串联校正部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精讲加课堂讨论的教学 模式。经过几届的教学实践,该模式引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归纳,促进了学生共同讨论学习。 关键谲:教学模式;串联校正;整形 Abstract:Inthecourseof ofAutomatic isthe wheremoststudentsfeelmore Principles Control,cascading-compensationpart 氆戆c痰t tothatof toteachbothroot-loCU$methodand me氇od comparablesystemanalysis.Besides.whether frequency-response ornotwhilethesetwotheories sharesimilar constructadilemmafor solve separately the principle teaching.Toproblem.thispas. a”lecture nunlel毽us kindof methodis sageproposes plusdiscussion”teaching semesters,this method.Throughout teaching proved efficientand itleadsstudentsto effective,for and comprehenddeeplylearningcollaboratively. Keywords:Teachingmethod;Cascading.compensation;Reshaping 中圉分类号:TPl3;G642 文献标诙弼:A 文章编号:1001-9227《2013;雠一娩20一∞ O 引言 糊、原理不明,更谈不上应用这种方法。在课时允许的情况 皂动控裁漂理课禊是枣动诧等专建戆核心专进基础谍程。 下,另一部分教舞既游了频率嚷应法遣黠壤鞔迹法傲了详缨说 在经典控制理论部分,控制系统的校正综合是教学的重点与难 明。可是根据笔者的观察,多数豳内外自动化专业的自动控制 点f1,。在学习系统校正之裁,学生通常池经学习了根轨迹法和 原理教材都将这辑种方法做校正综合的部分放在了独立章节, 频率响应法等系统分析方法。其中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都可 且在各自的章节一般都会包含超前校正、遴后校正和迟后超前 以对系统进行串联校雁,然而融于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的理 校正三部分咧。如此,教师在先聪讲解这两种方法做校正综合 论基础和算法步骤有餐各鸯酶特点,它们经常被作为独立章节 羹重往往感到部分蠹容重复、课堂穰雳率不蒜。学生氇往往会感 分别向学生介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会导致学生只精通 觉讲完一遍又一遍、捕捉不住重点。 各自理论的解题算法,嚣忽略了这嚣静方法应用予系统校正对 可见在自动控割愿理课疆的攀联校正郝分,针对根孰迹法 的内在联系和工程应用意义。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