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塔中I号带奥陶系流体包裹体期次及意义
张鼐1,张宝收2,顾乔元2,卢玉红2,张蒂嘉’,孙丽霞2,张秋茶2,邢永亮1/.崧瑞华1
J.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塔里木油田公司研究院
塔中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源多期成藏特征,由于塔中1号带奥陶系灰岩构造结构是非常不均匀的,只
有通过大量薄片分析,才不会漏掉现象和不会误判烃包裹体期次。本研究通过15口井流体包裹体系统观察,
发现塔中l号带奥陶系灰岩中烃包裹体种类多、共生,多期次且常沿一个裂缝多期充注,给烃包裹体分期
研究带来困难。观察发现在不同期次的方解石脉中含不同期次的烃包裹体,据①方解石脉的穿插关系、②
烃包裹体特征、③方解石脉中盐水包裹体温度特征,将塔中l号带奥陶系烃包裹体可分成五大期次:
l、碳质沥青包裹体:塔中奥陶系灰岩亮晶方解石常具三期,在第1I期马牙状亮晶方解石中常见有碳
质沥青包裹体,个另见有发暗黄色、暗蓝色荧光的灰褐色液烃包裹体。据含烃包裹体第lI期马牙状亮晶方
解石与岩性特征关系认为这期烃包裹体含量与岩性关系密切、下奥陶统比中上奥陶统发育,应是作为烃源
岩的奥陶系灰岩在成岩早期生烃排烃过程,轻烃移出生屑体,沥青质残留在生滔边部早期生长的马牙状亮
晶方解石中。所以这一期烃包裹体是评价奥陶系灰岩生烃能力的标志。
2、黑色液烃包裹体:此期烃包裹体有的已破坏而固化。常分布在早期构造成因的方解石脉体中,也
见次生在亮晶方解中。含这期烃包裹体的方解石脉体特点是:普遍性(各构造区带都见)、.透入性(贯穿
整个奥陶系)、时间长(共见四小期含黑色烃包裹体)、畅通性(脉体多粗大、壁直),通过锶氧碳同位素、
包裹体温度分析,认为是加里东期一海西早期寒武系油气运移通道,因奥陶纪地层构造裂缝处于开放体系,
油气通过奥陶纪地层进一步向上移动。在奥陶系中未形成大油气藏。但此期烃包裹体在塔中83井区和TZ30
井很常见,故不排除此期在以上二井区成藏的可能性。
3、浅褐色小气液比气液二相烃包裹体:这期烃包裹体以发黄色荧光,常赋存在缝合线边部的不规则
方解石团块中、缝合线边部愈合缝中、大溶洞充填的边部方解石中,不管是干井还是高产井都普遍存在,
但含量不高,主要是塔中中上奥陶统良里塔克组烃源岩排出的油,在塔中奥陶系并未形成大的油气藏。
4、灰褐色气液二相烃包裹体:紫外荧光下常发蓝色荧光、气液比5-25%,见有气态烃包裹体伴生。
分布在高角度构造方解石脉中,脉体特点是壁直但常被错开、烃包裹体主要分布在方解石脉中的第二世代
粗晶方解石中、或次生于方解石脉中。也常见一组含这期烃包裹体的共轭愈合缝。在TZ45井区主要次生
在萤石中。认为在燕山期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高成熟油气和中上奥陶统油形成成熟油气运移而成。这
期烃包裹体具普遍性(只在TZ82中未见)、含量高,又是在塔中奥陶系构造圈闭形成之后注入,所以在
塔中1号带奥陶系储层中应是区域性注入成藏。
5、褐色气液烃包裹体、灰色烃包裹体、黑色气烃包裹体:此期烃包裹体种类多,气液比变化大。主
要分布在晚期构造缝二则,在构造缝半充填的方解石中见含发黄光、蓝白光、白光的气液烃包裹体。这期
烃包裹体的赋存最大特点是①张开裂缝边或裂缝只半充填,即与开放式裂缝有关,这为后期油气的不断运
移提供了孔隙、②常伴生气烃包裹体、并常在脉体晶隙中含大量沥青。认为是喜马拉雅期寒武系、奥陶系
二套烃源岩油、气形成运移,并在塔中奥陶系有利构造部位圈闭成藏。但在有的圈闭中如TZ82、TZ822、
TZ30井区未见这期烃包裹体。我们知道目前塔中l号带仍处在强烈气侵的调整中,所以最后一期烃包裹
体是多种类的,这就使的本区烃包裹体在多期次的基础上更加复杂化。
必须指出在塔中l号带奥陶系不是每一个构造圈闭都同时具有这5个时期的烃包裹体,多数构造圈闭
仅含有以上5期次烃包裹体中的几期。如在塔中82井中未发现4和5期烃包裹体,也就是最后2次关键
期烃包裹体极少见,也就是说最后一次油气活动对以上2井区影响极少,这是导致这2口井仅为显示井的
对这些井区影响很大,是形成高产油的关键所在。
一个圈闭中烃包裹体代表的是这个构造圈闭油气经过的清况,不等于整个塔中l号带油气运移特征。
总之,以上5期次烃包裹体是塔中1号带奥陶系5次油气运移痕迹,其中第1期主要是生烃排烃时的“遗
迹”,第2期主要是油气运移的“足迹”,第3.5期是油气运移和古油气成藏的“历史”,第4、5期烃包裹
体大量存在是塔中l号带找高产油气的“标志”。
作者联系地址:张鼐:za@petroehina.eom.gl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