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用典思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读书用典的思考 宋哲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通过思考古人博览群书、善于用典的实例,意在说明渎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只有多 读书、勤思考,才能领会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期使自己在写作时做到恰到好处的旁征博引,写出 优秀的篇章。 【关键词】读书;典故 教学过程中。我时常思考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如果一定要做一番比较的话,我以为多读古书, 收获会更大。读书或写作i我比较欣赏善于用典之作。 多年前读陶潜的传记文字之后,总会在开卷之时记起:“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 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①便以为品读文言最重要的就在于会意,会意之后自我创作之时,就 可以娴熟地引经据典了。这种想法始终敦促我展卷文言细思量,深深地喜爱古文。对于爱好写作的 人来说,读书用典是非常重要的。倘能“渎一书而得一书之用,则善矣。”②若渎一文一句而能深 解其蕴藉,写作时针对主旨的需要将读书所得的材料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定能写出值 得欣赏的文字。所以,读书要学会用典。 典故,顾名思义,就是典籍中的典制、掌故。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即用精炼的语言概括野史、 正史故事。往往是,一个典故浓缩了丰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仅如此,一个典故,在表述某 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同时,还给予人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某种方法;甚至有的典故,寓意 悠远、见解深刻,其鲜活的思想不仅给予人们知识、见解,而且可以感染人、教育人、陶冶人。 任何文字都难及汉字之特性,文言典故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过去所学的名家名著中,用典 的例子随处可见,谁都能说出一二。 一向被视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魏武帝曹操,用诗文将“汉末实录”,其脍炙人口的 《短歌行》有“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佳句,典出自《史记·鲁周公 世家》:“周公戒伯禽日:吾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 下贤人也。”曹操借助此典来抒发自己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之情怀。假若曹操不曾诵 读过“鲁周公世家”的话,何能将此典运用自如。 南北朝时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其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曾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这“爱诗章”一词,可以理解为喜好凑与写。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在其《典论·自叙》中写道:“上 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都说明曹操虽戎马一生,却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使他成 为一代文豪。 如果探寻理论依据的话,可见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故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原始以药终,虽百世可知也。”此语意在说明:读文言,知史实,晓典故。读书,不但可以获取儒释 道的思想观点,而且还可以在野史、正史故事中找寻到现实生活的影子,映射出某种人生境界。 解渎典故的寓意,探寻其蕴含的境界,总会给人哲理性的启迪。古人在这方面的得心应手与融 一16l一 会贯通皆源自于不辍读书。读书且会意,会意之后为我所用,则能更好地将要表述的内容生动形象 地表达出来。就此,思考一些古籍中典故的被引用,可以用来佐证。 读书用典.可以体现治学修养的境界。《论语·阳货》载:“子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道 听途说”作为成语。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作为典故可以用战国时的艾子由楚到齐路遇毛空时的对 话来注释。医药学家孙思邈将此典用在《大医精诚》中:“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 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③所言既指治学不道听途说,亦指从医不道听途说,这无疑体 现了一种治学态度和修养境界。 读书用典.可以体现美好的社会理想。《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子日:‘盍各言尔志?’ 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施劳。’子路日:‘愿闻子 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与弟子各言其志的一段对话.且不说 弟子之志,但就孔子所言,可谓志当存高远,其思想宗旨关乎苍生社稷——让老者安享余生,让壮 者彼此信任,让少者尽享关怀与教育。从“老安少怀”之典。可见孑L子所勾画的理想的社会蓝图。 那种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正是后人所向往的。 那么,孔子之志高不可攀吗?清代文学家袁枚在给著名医学家薛雪之孙薛寿鱼的信中就将此典 引入:“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札,是II

文档评论(0)

tkhy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