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泛珠三角围产医学会议 会议宣读
瘦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血清的表达和意义
颜建英1,姜陵2 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福建医科大学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的特有疾病,是严重危及母婴生命的产科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确
切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无定论。瘦素是肥胖基因(ob)编码的一种调节能量代谢的蛋白质,
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现已证实胎盘也能合成瘦素,于生殖及妊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
高水平瘦素有缩血管作用,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本研
究旨在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胎盘和血清中瘦素的表达变化,阐述其在子痫
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05年10月一--2006年7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
(病例组)45例和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分为重度组
(28例)和轻度组(17例),入院时测定身高、体重,计算BMI,测量收缩压、舒张压,
计算平均动脉压。各组年龄、孕周均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参照子痫前期诊断标准n1,各
组均排除妊娠并发症和内外科合并症。
1.2方法
病例组入院一经确诊,立即抽取肘正中静脉血4ml,常温下静置lh,以3500r/min
离心5min后吸取上清置-20℃保存备用;正常组血标本处理同上。本组所有研究对象均
X
在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立即取脐带附着处相对的母体面l×l lcm3大小组织块,生
u
理盐水冲洗干净,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24h,常规石腊包埋,制成4m厚的切片,
用于免疫组化。血清瘦素测定ELISA试剂盒购自大连泛邦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批内
变异系数为5.5%,批间变异系数为8.6%,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由专人操作:免疫
组化山羊抗人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RD公司,二抗试剂盒购自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以磷酸盐
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免疫组化评价标准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胎盘组织的瘦素表达,以合体滋养细胞胞浆出现棕黄色为阳性
结果,阴性反应为无着色或与背景染色一致,根据阳性细胞的着色强度和面积综合评分:
无着色为0分,浅棕色为1分,棕色为2分,棕黄色颗粒为3分;每片随机观察5个视
野,无阳性细胞为0分,阳性细胞百分率l%~25%为1分,26%~49%为2分,50%
144
泛珠三角围产医学会议 会议宣读
以上为3分。将着色强度和面积相加作为实验结果,O~1分为(一),2分为(+),3~4
分为(++),5~6分为(+++)。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与百分率表示。采用
SPSSll.5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
分析用x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为Q=O.05。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比较(表1略)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孕周差异无显著性(PO.05),但两组BMI、收缩压、舒张
压、平均动脉压、尿酸、尿素氮、肌酐、新生儿体重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研究对象胎盘瘦素水平的比较
瘦素在两组研究对象胎盘的表达定位在合体滋养细胞胞浆,随病情加重,染色逐渐
加深。轻度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病例组和正常组相比,轻、
重度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重度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表2、图l略)
2.3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瘦素水平的比较(图2略)
病例组、轻度组、重度组和J下常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10.41±4.78)、(6.33±
0.05),病例组和正常组相比,轻、重度组相比,重度组和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
差异(P0.01),瘦素表达水平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4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