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窑火不灭,传承、创新华夏瓷文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青瓷自古有“瓷器之花”的美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龙泉青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一件静穆精美的龙泉青瓷,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工艺品,因为即使是一片青瓷碎片,也在阳光下述说着中国多难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窑火不灭。让土与火结合的艺术造福人类,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是每个瓷器专家的夙愿,更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的毕生追求。
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夏侯文,作为一位异乡的大学生落户美丽的青瓷之乡――龙泉,自此与龙泉青瓷结下绵绵之缘。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配釉技术在他手下复活,青瓷釉下彩研制成功,“哥”、“弟”结合的龙泉新瓷种应运而生,“色胎绘画”艺术瓷作品一件件烧制成功。每一道冰裂纹如何产生,釉色中氧化铁的含量多少,烧成的温度,冷却的时间……化泥为玉!夏侯文早已成竹在胸。
说青瓷,夏侯文如数家珍
说到心爱的龙泉青瓷,夏侯文老先生如数家珍:青瓷的原料取之于土,经过柴火的烧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纯净的水,而青瓷的品质往往由土坯和釉彩中所含的微量有色金属元素决定,制成的青瓷其价值与黄金等值。龙泉青瓷最早可上溯到三国两晋时期,唐中期至五代开始规模化生产,在南宋和元时期达到鼎盛。明王朝的海禁政策是龙泉青瓷衰败的开始,到了清末民国,制瓷技艺已差不多没落殆尽。夏侯文感叹,“土之料,木之助,火之艺,水之纯,金之值……”古人坚守这5大元素,让龙泉窑在南宋时就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
走进夏侯文的工作室,坐在工作台前的老人精神矍铄。在一间专门的作品陈列室中,几十年的作品在这里一一而列。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夏侯文可以准确的道出每件作品从构思到创作,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聆听这些故事就仿佛是开启了一段时光之旅,青瓷发展之路的漫长画卷在这里展开。夏侯文说:“做了一辈子青瓷,它早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夏侯文的作品创意写实也写意,耐人寻味。《梅子青双鱼洗》、《红色的诱惑》、《哥窑龙纹盘》、《竹节杯》、《青瓷釉下彩》和《青瓷玲珑》等细细品味,每一件都是线条简练、优雅大气,整体造型巧妙,强调局部图案装饰效果,充满细节的韵味,这精细的刻画又融合在简练而明快的现代造型里,使龙泉青瓷在继承了前人古朴大气风格的基础上向精巧的现代艺术延伸,在龙泉青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半世情缘,为青瓷而生
夏侯文回忆道:“上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五大名窑都在加紧恢复生产,对龙泉窑的重视尤甚。”他本人虽不是龙泉人,却与青瓷结缘半世,并烧得一手纯正的龙泉青瓷。1963年他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龙泉瓷厂。当时浙江省专门成立了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对龙泉青瓷展开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科学测定和恢复试制工作。科班出身的夏侯文被委以重任,开始进行青瓷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工艺研究。转眼间50余年过去了,他把最美好的时光全部贡献在这个浙江南部的山区里。
“青瓷是龙泉的特产,只有龙泉的土、龙泉的水、龙泉的艺人才能造出如此美丽的青瓷,哪怕现代科技再发达,离开龙泉也无法做出与龙泉青瓷一模一样的作品”。夏侯文说,日本的科技水平很发达,他们曾经研究过龙泉青瓷的含量成分,并仿制过龙泉青瓷,虽然也制出了青瓷,但是与龙泉青瓷放在一起,一眼便能分出高低。当初他只身从江西远道而来,仿佛就是来寻觅那份前世期许的情缘。
刚到龙泉瓷厂时,作为新来的技术员他的第一张设计图纸是从日用瓷开始的。当时厂里让他设计为铁路作专供的餐具,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一个适销对路的创意。于是,他分析龙泉青瓷的一大特点就是胎质厚重,与彩绘白瓷和青花瓷相比,色调滋润更蕴藉耐看,其大方、沉稳,也更能经受得住列车咣当作响的碰撞。他一气呵成,在最短的时间里构思出全部图纸,画好一张投产一样,两个半月的时间,拿出全部17个品种餐具。一个月后全国各铁路局蜂拥而至,为工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其扭亏为赢。
这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后,夏侯文越发对青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他接受了国务院对外文委的“中国赴挪威现代陶瓷展”的任务,这是龙泉青瓷恢复后的第一次国际展览,也是青瓷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45个日夜,5大类17件套的青瓷,哥窑大众瓶、四瓣扁瓶、八头竹节文具、万年青瓶……先人的青瓷曾经瓯江的水路流向世界各地,他们又找回了青瓷的尊严和荣光。
在1967年的广交会上,夏侯文设计了20余个品种的青瓷产品,其中一件竹节杯,把中国文人“凌云、虚心、劲节”的信念以及大自然的苍翠充分表现出来,杯把和杯盖摘手为细竹枝,杯身上下两个节,装饰三片叶,竹芽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整个造型饱满挺拔,加之粉青的美感釉色,“出筋”的艺术效果,使一只普通日用的茶杯很快成为那个时代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