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pdfVIP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pdf

· 12· 山西 中 医 2012年8月第28卷第8期 SHANXIJOFTCM Aug.2012Vo1.28No.8 · 临床报道 ·’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陆吕平 张国庆 顾伯林 周湘明 朱勤贤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患者痉李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及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治法拟 定的方剂治疗,在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痉挛等级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为 86.7%,对照组的疗效为63.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 :加味芍药甘草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中风后痉挛;加味芍药甘草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2012)0S一0012—02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表 加味芍药甘草汤组成:生 白芍、木瓜、伸筋草各 现为偏瘫侧伸肌或屈肌肌张力的增高,同时拮抗 3Og,丹参 15g,甘草、川芎、地龙各 10g,桂枝、当 肌存在无力的表现。痉挛状态与张力增高常常影 归、生姜各 6g,大枣5枚 。水煎服,每 日1剂 。 响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自2008年4 平肝熄风剂组成:天麻、牛膝、山栀、制半夏、橘 月至2010年 12月,笔者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 红各 10g,钩藤 (后下)、石决明(先煎)各20g,桑 者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加味芍药汤甘草汤联 寄生、白芍各 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 日1剂。 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3 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3.1 痉挛程度评估标准:痉挛程度采用改 良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O Ashwoth分级0~Ⅳ级评定肌张力:Do级:无肌张 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 力增加;② I级:肌张力轻微增加;③ Ⅱ级:肌张力 定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①头颅cI或 MRI检 较明显增加④Ⅲ级:肌张力严重增加⑤Ⅳ级:僵直。 查确诊;②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③以痉挛性 治疗前后对患者肱二头肌及股四头肌的肌张力各 偏瘫为主要表现④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心功能 进行 1次评定。 良好,无其他并发症。⑤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h 3.2 疗效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在 I一Ⅲ级之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0 则》]拟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 例。治疗组男l8例,女 l2例,年龄52~75岁,平 分消失;有效: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变。 均(63.19±6.44)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 10例, 3.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进 病程平均 (35±4.6)天。对照组男 20例,女 10 行数据分析,痉挛程度疗效 比较用分级表示,治疗 例,年龄 53—76岁,平均年龄 (61.15±5.69)岁, 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治疗后比 脑梗死 2l例,脑出血9例,病程平均 (33±4.3) 较,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行乘列表的卡方检验 。 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病程等无 3.4 治疗结果 显著差异 (P0.05)。 3.4.1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Ashwo~h分级比较, 2 治疗方法 见表 1。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的控制血压、营养神经

文档评论(0)

5158746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