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的学术志向.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震的学术志向.pdf

第 35卷 第 3期 开封教育学 院学报 2015年 3月 20 日 Vo1.35No.3 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 Mar.202015 doi:lO.3969~.issn.1008—9640.2015.03.003 戴震的学术志向 常珊珊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 230000) 摘 要:戴震是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一生著作颇多,后人编为 《戴氏遗书》。 戴震在实证考据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实证考据不单停留在知识的古文献整理上,而是通过文献考 据厘清古圣贤立言之意,明经而闻道。 关键词:戴震;学术志向;明经;闻道 ;重民爱民 中图分类号:B24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5)03.0006.02 戴震 (1723—1777),宇东原,号果溪,徽州休宁隆 复参证。戴震 曾说:“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 阜 (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戴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 蔽,……私智穿凿者,或非尽掊击 以自表暴,积非成 者,是 18世纪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乾嘉学派的朴学大 是而无从知,先人为主而惑以终身;或非尽依傍以附 师与皖学的创始人,是实事求是学术治学研究方法的 骥尾,无鄙陋之心而失与之等,故学难言也。”对戴 提倡者和践行者。戴震去世不久 ,其亲家曲阜孔继涵 震来说,考据学是一门以古文献为研究对象、以恢复 (戴震的女儿嫁给孑L继涵的长子孔广根)刻印了 《戴 古文献的真实面 目为治学宗 旨的学问,从事这门学问 氏遗书》,包含著作 l5种,校勘著作 11种。这些著 的研究,需要具有为求知而求知的知性精神和以求 作流传后世,对学术界及社会影响深远。 真为 目的的严谨学风,必须破除 “人蔽”和 “己蔽”, 戴震在考据学方面成就巨大,但他并不满足于只 使对古文献的理解建立在对字义的准确理解上。 “人 做一个考据学家,他效仿先贤,志在闻道,重民爱民、 蔽”主要是指汉宋学者对古文献的附会臆解。戴震 为百姓谋福利是戴震通过明经而通达的 “大道”。为 指出汉儒的缺陷是有时附会 ,也委婉批评了惠栋一派 了实现这一志向,戴震付出了毕生努力。 的考据学有盲 目崇信汉儒的缺陷。戴震认为,宋儒不 一 、 明经 重视考据,基本文献都没读懂,只凭一己之见便妄下 戴震十七岁时就有志闻道 ,并悟出明道要从通经 结论 ,并将己见假托为古圣贤立言之意,进行学术造 和语言文字人手。利用语言文字学诠释古代经典,以 假, “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他们连古文字字义都 寻求所谓的 “道”,乃至对 “道”进行再创造,阐述自 没搞懂,怎么能读懂古书,发挥义理呢?结果就是 “事 己的哲学思想。他在写给段玉裁的信中说道:“仆 自 情源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 “自 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 以为于心无愧,而天下受其咎”。所以戴震发愿要破 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以通其语言。”戴震对群 除人蔽,以科学的考据来证明宋儒的悖谬,让天下人 经小学穷搜研讨,就是为了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上确立 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古圣贤立言之意。破除 “人 普遍之道。 “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 蔽”,就是 “传信不传疑”,不以假说 自欺欺人,不获 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 得十分证据,不 自以为是。这就要区分 “十分之见” 渐。”他认为圣贤经传之义在小学文字,在制度考核, 与 “未至十分之见”。 “十分之见”就是建立在充分 不经 由此途入 ,便不是明经的正途。实证考核之学才 证据基础上的科学结论; “未至十分之见”就是依于 是寻求圣贤之理,进而训释教民的根据。 传闻、择于众说、出于空言、据于孤证而草率得出的 如何明经呢?戴震认为要本着事实求是、务求其 结论。戴震要破除的己蔽,就是要破除以 “未至十分 真、不偏一家的态度,对故训必求其所以然之故,反 之见”为定论的弊端。戴震认为,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