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臼压配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pdfVIP

螺旋臼压配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29 螺旋臼与压配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张嫩江建平王辉路有群金绍林冯孝至童续军郑宏磊 白鹏程 (安徽省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 顾性分析选择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手术方法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4~51月,平均32.6个月。 螺旋型髋臼置换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短于压配型髋臼置换术组(P O.05),按照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压配型组1年后松动1例,3例术后行走疼痛,螺旋臼组随访无松动。 结论采用螺旋型髋臼置换术的病人初始稳定性好,比采用压配型髋臼的病人能更快地适应人工假体并能更早的下床 活动,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髋臼;病例对照研究 2006年5月~2010年9月,我院分别使用压配型髋臼配合解剖型股骨侧假体及螺旋臼配合矩形股 骨侧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9例40髋,通过Hams评分,术后影像学测量等评价不同类型髋臼侧 假体治疗髋关节病损的临床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1.2时间及地点2006年5月~2010年9月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骨科完成 1.3对象2006年5月~2010年9月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9名患者。A组行螺旋型髋臼 例(18髋);年龄30—80岁,平均59岁(如表.1)。 表1患者的一般资料 1.4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对股骨颈骨折 和股骨头坏死病例,常规行髋臼、髓腔成形术,安装合适假体;对髋臼发育不良病例,髋臼多浅 平,臼顶变为斜坡状,在臼的下极确定正常髋臼位置,先用导向锉保持好臼的方向加深髋臼,不 改变方向换用标准双锥形髋臼锉,削、磨髋臼成形安装螺旋臼,再在髓腔成形安装假体柄;对股 骨头置换或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病例,充分显露髋臼, 切除周围瘢痕组织, 松解软组织,特 别要切除髋臼缘及股骨柄上缘的瘢痕硬化组织, 用小薄骨刀及小弯刮勺刮除周围骨水泥, 慢慢打 出假体,切勿强行打出;取出后要仔细清除髋臼及髓腔内肉芽组织,再行髋臼及髓腔成形术,安 装假体。 1.5功能评定按Ha—s评分【1】,分别从疼痛、功能、畸形及关节活动度4方面评价,90~100分为优, 70分为差。 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 1.6影像学测量评价术后3天及3,6,12个月复查骨盆平片,观察术后髋臼假体周围成骨、透亮带、 骨硬化及骨吸收情况。 1.7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②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③ 术前、术后3天及3,6,12个月骨盆平片;④并发症; 230 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由第一作者采用sPSs 1.8统计学分析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资料采用t检验,本研究设定铲0.05 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纳入患者数量分析所有患者随访个4—51月,平均32.6个月。39例患者均进行结果分析。 2.2 平均34.5分:术后Harris评分67—95 7.5%(3例),差2.5%(1)(如表.2)。 表2术后两组Harris评分 、 髋臼假体周围成骨 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 髋臼假体周围骨硬化 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 2.4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A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80分钟(60.80min), 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短于B组(P0.05)。 2.5并发症 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l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予以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痊 愈。1例压配型假体术后3.5年出现松动、下沉,髋关节及大腿疼痛,+后予以翻修术,术后症状缓解。 另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髋关节及大腿疼痛,予以消炎镇痛及休息后缓解,暂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 (如表.4)。 表4术后并发症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