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的中西文化观和文化心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鹏军:黄遵宪的中西文化观与文化心态 黄遵宪的中西文化观与文化心态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遵宪在接触西方文化时内心是充满困惑与矛盾的,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文化多有批评到对其 多加赞誉的转变过程;他非常注意分辨可变革者与不可变革者,主张在坚守中国文化传统核心的基 础上借鉴西方文化的表层内容;他认为中国文化是西学的渊源,西方文化的精微之处均是从中国文 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遵宪的这种文化观念和文化心态是颇有意味且有典型意义的,透露出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认识西方文化时的某些共同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曲折和艰难。 一 引子:走向世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主动地了解和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一文化进程 也就是向西方近现代文化学习,从而调整重建中国文化格局,重新寻找和确认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文 化立场,完成文化转型的过程。它无疑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约略而言,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从十九世纪中叶已正式开始,直至目前仍在进行之中。 作为中国现代化初期求新声于异邦的一位先行者,黄遵宪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接受,在接触和 体认西方文化时的心态,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冲突,都是具有文化史意味的,也是颇有典型性的。从 黄遵宪个人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从他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态度和选择中,可以认识中国文化 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某些共有的特征。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黄遵宪对西方文化开始留意并有所了解是在他二十岁以后。在此之前,他 就是一个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关心时事、胸怀大志的读书人。他用心功读,打下了较扎实的学术 根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诸家都有较深切的了解。他青少年时也写下不少咏怀言志之 诗,表现出不同于封建社会一般读书士子的襟怀气概。如有诗云:“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 贵知今,通情贵阅世。”①“要抟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埋头破屋心非甘。”∞这也就是他晚年回忆 所说的:“自吾少时,绝无求富贵之心,而颇有树勋名之念。游东西洋十年,归以告诗五日:‘己矣l 吾所学,屠龙之技,无所可用也。’盖其志在变法,在民权,谓非宰相不可,为宰相又必乘时之会, ①《感怀》,《人境庐诗草》卷一,宣统三年日本初刊本。 @《庚午中秋始识罗少珊文仲于矮屋中遂偕诗五共登明远楼看月少珊有诗作此追和时癸酉孟秋也》,《人境庐诗草》 卷一,宣统三年日本初刊本。 91 左鹏军:黄遵宪的中西文化观与文化心态 得君之专,而后可也。”∞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二十二岁的黄遵宪还是一个普通读书 士子,但出于对国事民瘼的一贯关心,对此事极为关注,搜罗《万国公报》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 译出版的书籍,细心研读,他究心于时务从此时开始,他开始留意并了解西方文化亦可以此为标志。 这一时期黄遵宪了解和认识西方文化主要是通过阅读有关西学的报刊和翻译著作,这种间接的认知 方式较之感同身受,未免隔了一层,.但明显地开扩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后来直接接触西学、建立 新的文化观念,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光绪三年(1877年),年届而立的黄遵宪毅然舍弃了科举之路,作出了与当时一般读书人由举人而 继续登进士第的追求大异其趣的选择:随同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出使日本,开始了他人生的一个新 阶段,也开始了他直接了解西学并进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新阶段。 作为驻日使馆的一位参赞官,刚出国时黄遵宪的心情是自信甚至自负的,这不仅来自对自己所 作出的选择的信心,更出自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负。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日本一直是个蕞尔小 邦,中华相对于东瀛,总是拥有一种无庸质疑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黄遵宪此刻的心态同这种传统 观念相较,并无大的差异。由此亦可见当时他对中国以外的世界的了解是何其有限,对中国之世界 地位的认识是多么模糊不清,当然也可以从中看到此时黄遵宪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深。从后 来所写诗歌中可以看到他当时的文化心态:“浩浩天风快送迎,随槎万里赋东征。使星远曜临三岛, 帝泽旁流遍裨瀛。大鸟扶摇抟水上,神龙首尾挟舟行。冯夷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②然而, --N日本,黄遵宪看到的明治维新:乙后日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