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色绘画”的略想1
一、差异互补观念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早已既成的历史存在。
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在本质上代表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两大基本倾向,或者说两
大基本类型(模式) ,它们在二千余年的世界历史中互相补充,构成人类文化的整
体。这种互补的差异是巨大的价值——证明了人类精神生活所曾经具有的无比丰
富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世界各个地域之间的距离在迅速
地缩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正因为东西方各国
之间的大规模交往还只是近代才开始的事,这两大体系之间的互相了解、研究和
互相取长补短的历史使命还远没有完结,两者之间的完全融合并形成新的世界文
化结构的历史条件还没有充分具备。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作为东方文化、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绘画体系,仍然将保持它的潜在生命力。
二、近代以来中国绘画的迷茫
二千年来,中国绘画体系经历了长期的稳定繁荣,至明代才出现明显的守旧
倾向,趋于低潮。直道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实力
最雄厚的国家。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仅仅是近二百年来的事。与此相联系,中
国的封建文化也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文人画所达到的精神境界,
完全可以与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油画成就相媲美。并且,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中
包含的辩证因素,避免了中国绘画发展中的极端化和大幅度摇摆。中国绘画一直
强调造化和心源、形与神、似与不似等等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主客观的和谐
为基调,将个体、自然、社会融为一体的艺术观,正是中国绘画传统的核心主线。
1 此文原标题为《互补结构与中国绘画的前途——关于“绿色绘画”的略想》,写于1985 年春。《美术》杂
志1985 年第11 期发表时,标题被简化了,第一段已有删节。收入潘公凯著,《限制与拓展》,浙江人民美
术出版社,1997 年第1 版,2005 年第2 版
1
近代以来,由于上述基本条件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中国绘画的衰颓。明清两
代,中国封建制度由完善走向僵化,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了整个社会思
潮的萎靡、凝固。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成为精神枷锁,扼杀了创造精神。在这
种社会环境中,中国绘画亦走向拟古复古,柔弱轻薄、陈陈相因。画坛中少数有
识之士虽一再企图砥柱于中流,但终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石涛、八大以及金石学
兴起以后的赵之谦、吴昌硕等人,虽然取得了很高的个人成就,但未能形成大面
积的繁荣局面。
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绘画作品中,中华民族沉雄博大的气概见不到了,“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精神被窒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气韵生
机也不知去向。表面上看是死守着传统笔墨不放,实质上却是偏离了传统的主线。
这是以守旧面目出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迷失。
“五四”以后,西方绘画对中国画坛的冲击意义不可低估,它是对衰颓的中
国绘画的震动摇撼,其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刺激”二字。这种刺激是大有好
处的。由于输入了西方的艺术和观念,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开
始了一个中国绘画史上从未有过的充满变动的新时代。由于有了西方绘画这个参
照系,更使人痛感中国画坛的守旧与沉闷,有抱负的艺术家就开始从各个不同的
基点与角度探索中国绘画的改革道路。在一片突然展现在眼前的五光十色中,过
去原有的一切都显得暗淡了。许多人感到,随着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传统中可
继承的东西已经不多,不能不借助西方(包括苏联) ,另起炉灶。五十年代初期对
中国画的否定思潮就是基于这种认识。用西画的写实技巧来改造中国画,一方面
有好处:提高了中国画的写实能力,根本点在于有助于表现生活。从“外师造化”
这个角度,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面貌,形式也有了新意,这是很有成绩的。但另一
方面,也潜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这个潜在矛盾就是中西绘画体系的内在差异。
经验证明,硬捏了几十年,仍然难以捏拢。这种内在的不协调已经日益明显,引
起了不少敏感的艺术家的反省和深思。所以,解放以来的中国画创新,虽有大面
积的收获,但从深一层看,对传统的主线也有所偏离;试图将中国画的观念形式
纳入再现艺术体系,使中国画抒情写意的表现特征受到了限制,中国画原有的富
于哲理、善于表现内心情操、精神深度的优势也就失去了。
一种是以守旧面目出现的对传统主线的偏离,一种是以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