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书法欣赏中书体知识.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说书法欣赏中的书体知识 王文丽 (河北省博物馆050000) 书法欣赏是同其他艺术欣赏类似的一种艺术认识、认知活 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刻石遗存。宋代之后写篆书的人越来越多。 动。当我们在博物馆或美术馆参观书法展览时,常常被作品中的 二、隶书 线条所吸引,由于书法的艺术化书写特性,欣赏者往往不会过于 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化圆为方”而形成的一 关注一件书法作品所体现的文字信息,而是去体会诸如用笔、线 种书体,相传是秦朝时一名叫程邈的狱吏创制,‘他简化了小篆的 条、空间等书法本身的艺术语汇。当然也育很大部分的一般欣赏 笔划和结构,使这种字体书写起来非常方便快捷,由于这种字体 者迫不及待的去破译作品中每一个艺术化的汉字,认为只有认识 被办公文的徒吏(指官吏)广泛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 了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才算是看懂了书法作品,心里才能踏实。 上个世纪,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一批竹简就是由篆到隶的 就文字的辨识功能来看,楷书和隶书字体和我们今天使用 手写过渡体,是自古以来首次发现的秦简。这种墨转隶体,从字 的汉字字形很相近,比较容易辨认;而篆书、行书则不太容易辨 体结构来看,已经打破了篆书的象形文字。隶书的笔画也不同于 认,特别是草书,那满篇龙飞风舞的线条,经常会让我们感到一 篆}弓的圆转环迭,而变修长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整齐 头雾水,甚至眼花缭乱。英国著名艺术史论家贡布里希曾讲过这 美观,运笔娴熟,由缓慢变为急促,线条活泼简洁。到两汉时 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问韦利,学会欣赏中国草书需要多长时间, 期,隶书开始逐渐脱离篆意,发展成为官方文字并大行天下。东 韦利网答说:“五百年”。当然,欧洲人毕竟同我们存在种种的 汉时,随着刻碑颂德风气的必盛,隶书也出现了瑰奇伟丽、异彩 文化差异,然而,韦利所说的“五百年”并未做任何夸张,甚至 纷呈的局面,这时出现了一批丰碑大碣,如: 《乙磺碑》《礼器 说的有些保守。可见,书法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两方人眼中具 碑》《史晨碑》,这三碑被誉为“孔庙三碑”。此外还有被康有 有何等的难度,也可以看出,欣赏书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称为是“隶中之草”的《石门颂》,也叫做《杨孟文碑》,相 鉴于一般欣赏者欣赏f5法的文字辨识水平,以及为了引导他 传当时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了石门通道,汉中太守王升为了嘉奖 们进入更高的艺术欣赏境界,本文按照篆、隶、楷、行、草的顺 他而刻了此碑。碑文横无序,纵有列,字体开张,线条隐逸,后 序,把这五种主要书体的源流和特征作一简要描述,以供参考: 代人称之为“隶中散仙”。 一、篆书 三、楷书 篆书包括甲骨文、大篆、钟鼎款识和小篆。 楷书也叫真书,或楷隶、今隶。据多种资料记载,楷书是由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大多是一些 隶书、隶草演变而来,始丁魏而盛于晋。在一些汉、晋木简中出 卜辞,是日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是用刀刻在 现的隶草字体,从形体和笔法上已经看出了楷书的雏形。目前发 龟甲,牛骨上的文字,线条多方折,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所以 现最早的楷书遗迹足钟繇的墨迹,即后人所说的“钟体”,被认 其线条多有瘦硬、劲健感,字体的结构一般变化很人,布局多依 为是小楷成熟期的典型法帖。湖南耒阳发现的《谷朗碑》即是由 照甲骨的大小和形状刻写,笔画多的字写的大一点,笔画少的相 隶入楷的~种过渡体。 对小一点,且经常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这是早期汉字的一大特 东晋时期是楷书发展的盛期,从那时起,楷书碑刻也盛行 征,这种书写现象一直持续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 起来,据其艺术风格,主要分为两大体系:魏碑和唐碑。魏碑的 文”方告结束)。甲骨文总体呈现出的是一种随物赋形的巧妙和 结体和用笔中还存在着一些隶法,风格朴拙,气质古野。如果说 原始象形的自然美,现在的书法家们以甲骨文为依托进行的书法 魏碑是以方严沉着的气势占据书坛,唐碑则是以疏追的形貌传世 创作大抵也足体现这种古朴自然的美。至于甲骨文的辨识问题, 的。唐碑在继承前人书法的基础之上,非常重视字的间架结构, 以及其所传递的其他信息,从早期著名的“四堂”(王观堂(国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潜心研究字体结构,形成了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