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筑牢航天员的生命防线
2010年1月13日的《解放军报》刊登这样一条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命令,给在完成重大科学实验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记功,李潭秋是三位一等功人员之一。
李潭秋,辽宁庄河人,1963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舱外航天服责任总师。多年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环控生保和航天服研制,先后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套舱内航天服和飞天舱外航天服研制,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1),二等奖3项,2004年获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2005年获航天基金奖,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
开启航天事业梦想
李潭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秀学生。哈工大浓郁的学风,正符合李潭秋的天性。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为他日后出众的科研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李潭秋被分到航天部的一个比较清闲的单位,对于满怀报国热情,一心致力于高科技领域研究的李潭秋来说,这显然不符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考研到了现在这个单位。当时,航天员上天在国人心中还是个遥远的梦想。人体工程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国内公众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李潭秋选择了航天控制和生命保障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为了帮助航天员应对恶劣的太空环境,保证他们安全返回地面,需要为航天员设计专门的航天服。1995年,我国正式起步研制航天服。此时的李潭秋已从大学生成长为硕士、博士,研究了十多年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专业的相关知识,十多年的修炼终于到了用武之时。
1971年6月,苏联发射的联盟11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礼炮1号内停留了23天。当飞船结束考察,奉命脱离“礼炮号”太空站返回地面后,人们惊奇地看到三名宇航员竟然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座位上。事后经过各方面调查,在返回的过程当中,由于整个飞船的震动,导致返回舱压力阀门非正常打开,气体泄漏。在几秒内,气压下降到致命程度,再加上没有穿舱内航天服,致使体内严重缺氧而死亡。这是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所以从那以后,舱内航天服就变成了整个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航天的一个标准配制。因此,航天服的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内容。
航天技术在任何国家都属于高度机密,因此,我们的航天服不能从国外引进,只能自己研发。在此之前,我们只能从一些宣传图片和一些发表的论文上了解航天服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却无法了解它的内部构造和设备细节。因此可以说,李潭秋和他的团队是在几乎是空白的基础上开始了航天服的研制工作。面对着如此复杂艰巨的任务,李潭秋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年富力强的李潭秋两鬓出现了丝丝白发,但他并没有感觉到累。他的心被一种激情占据着――他终于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了。
中国首套航天服诞生
“航天服不是简单的服装,它实质上是航天员的个人防护系统。”李潭秋说,“在飞船出现意外情况时,航天服将成为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防线。”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李潭秋和他的团队首先接到的是舱内航天服的研制任务。
李潭秋介绍说,飞船在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不穿航天服。但在容易出现事故的飞行时段,必须穿上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启动舱内航天服系统救生,可在6小时内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实现应急返回着陆。此外,在航天服上还配有废物处理装置和生理数据测量装置。废物处理装置就是用于尿收集的高性能吸收材料,安置在航天服内衣里;生理数据测量装置则是通过贴在航天员身上的电极测量航天员的心电、呼吸、血压等生理信号并传递相关数据到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供地面医监医生观察分析航天员的身体情况。
李潭秋简单介绍了舱内航天服的结构。从外形上看,航天服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这是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细管,是航天员的通信工具;左腹部处有两条管路,是给航天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李潭秋说,航天服外层采用的是高强度涤纶材料,可承受高强度拉力。
航天服式样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难度可不小。据李潭秋介绍,舱内航天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并使航天服按预定形态膨胀,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二是气密层,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三是散温层,与内衣裤连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