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炎培与香港文坛每一颗星星都沿着轨迹运行.docVIP

蔡炎培与香港文坛每一颗星星都沿着轨迹运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炎培与香港文坛每一颗星星都沿着轨迹运行   有人将蔡炎培称为“香港文坛八卦总掌门”,八卦的中心自然就是旧时香港的那帮文人―金庸、西西、亦舒、林燕妮……这些人物就像偌大天空中的一颗颗星星,而蔡炎培则是当中闪动不停的那颗。   蔡炎培 诗人。1935年生于广州,后定居香港。曾主编《中国学生周报?诗之页》,任职《明报》副刊编辑,在《星岛日报》撰写专栏“碎影集”,历任多届青年文学奖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诗组评判。著有《小诗三卷》、《变种的红豆》、《上下卷》(与朱?合著)、《日落的玫瑰》等作品。2003年曾被提名诺贝尔奖文学奖。   香港电影人甘国亮2006年曾推出一档电视节目《数风流人物》,采访香港文化艺术界不同领域的翘楚,包括作家倪匡、导演杜琪峰等,其中赫然在列的,还有一个对内地观众来说陌生的名字―蔡炎培。   诗人蔡炎培在大陆几乎不为人所知,但他在香港诗歌圈里地位颇高,人称“蔡爷”或“蔡诗人”。关于蔡炎培,最为光辉的历史当属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的中英译诗《中国时间》经香港笔会推荐,被寄到了瑞典,来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手上。   蔡炎培今年79岁了。1990年,他从文化名人聚居地北角搬入了政府设置的蓝田公屋区,迁入自购居所。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寸土寸金,政府修盖的公屋多是人口高度密集,楼宇直插云天,房间密密麻麻,远远望去,仿佛堆满了一个个火柴盒。蔡炎培的住所位于九龙东观塘区的一座山丘上的蓝田,是众多火柴盒中的一个。   走进蔡炎培独居的寓所,右手边便是一个专门打造的角落,融客厅、书房、饭厅、睡房等功能。他的日常起居全在这狭小空间里,家中还有另外几个房间,是用以接待友人的客房。这个“多功能厅”不足十平米,看上去凌乱不堪,却能满足蔡炎培的一切生活所需。在堆满各种诗集和小说的桌子上,还放了一摞白纸和一支钢笔―无论写诗、写文还是抄稿,蔡炎培都坚持手写。就像传统的文人,蔡炎培喜欢写字的快感,而他的字迹工整圆润,没有一般老人家颤抖的痕迹。没错,从他高大的体型以及紧跟潮流的着装看来,确实看不出年纪。   “房间看着凌乱,但这算是凌乱中的秩序吧―你看天上的星星看起来也很乱,但每一颗都沿着它的轨迹运行。”蔡炎培笑道。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是他如今的真实写照。这时的他,穿着蓝恤衫白西裤,戴着黄色圆边帽,舒适地挨在藤编的靠椅上,跷着二郎腿,抽着雪茄。   烟雾不时在屋子里蔓延。蔡炎培就在烟雾缭绕中聊起了香港文坛举足轻重的金庸、西西、亦舒、林燕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坛让他怀念。在蔡炎培的讲述中,那个遥远时代的纵酒长歌仿佛历历在目。   痖弦、西西和金庸   蔡炎培少年时家境不错,母亲开袜子厂,后来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自主谋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蔡炎培赴台湾求学,开始拼命写诗,寄了一首去台湾诗歌刊物《创世纪》,竟马上被刊用了。《创世纪》是由有“诗魔”之称的洛夫与张默、痖弦于1954年创办,当中凝聚了一大批现代诗人。   蔡炎培的学校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位于台中,每逢路过台北,他就会和那里的诗人会面。在叶维廉的介绍下,他认识了痖弦和洛夫。一次在淡水河畔的聚会中,他们一边吃烤肉一边谈笑风生。蔡炎培拿出新作二百行长诗《离骚》给痖弦和洛夫看,“他们问我,“‘在那急流河畔,满月在扶光之中’,何谓之‘扶光’?我说,现在满月,它的光像水一样,满到快泻,但是因为有张力而不泻,所以像浮光(扶光)一样。”他们觉得很有道理,还开玩笑地向蔡炎培做了一个颁奖的动作。   蔡炎培清楚记得,那夜之后,痖弦送他上车,对他说,“炎培,我们的文坛是有希望的”。这句话让当时年纪轻轻的蔡炎培倍觉感动,而他的诗运也由此开始。   读书期间,蔡炎培曾休学一年回香港做九龙巴士的车长,负责“开闸放人”,后来升了职,管卖票,每月工资有三百多元。香港著名作家西西的父亲也当过九龙巴士的稽查员,加上西西与蔡炎培都曾投稿到报刊,就这样,蔡炎培与西西一家便熟悉起来。   “西西叫我‘哎呀大哥’(粤语,干哥哥),我经常去她家看她。那时王无邪(著名水墨画家)办读书会,我们就在那里一起读书。西西活跃又多情,喜欢我一个朋友,还送了把扇子给他。我送书给她,她全都整上了书封。她现在还出了《缝熊志》嘛,手工很好。”提起旧时记忆,蔡炎培滔滔不绝,“她参加《学友》征文,跟我说,大哥,我参加,你也去参加吧,结果她第一、我第三,那个研究卞之琳的专家张曼仪是第二。”西西还曾带他去海心庙玩,怪石嶙峋中,西西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朗诵起拜伦的诗。   1965年,蔡炎培正式回到香港,彷徨前路,一时找不到事做,想当图书管理员也不成功,西西看他百无聊赖,就让他去编《中国学生周报?诗之页》。蔡炎培答应了。在编《诗之页》的时候,蔡炎培偶尔也会“趁职务之便”,刊登自己的诗来赚点稿费。“当时我会评诗,因为我喜欢赌马,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