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远暮年响《冬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漫远暮年响《冬雷》 突如其来的电话 1982年夏日的一天,时任南宁市文化局戏剧工作室副主任的我听到值班员的一声叫唤:“北京有长话找你!” 我先是一怔:我在北京无亲无故,首都还有谁会来找我? 拿起话筒,只听一声开门见山:“我是陈漫远。” 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在蒙山县度过童年的我,很熟悉这个名字,知道是个“老革命大人物”。在我心中,级别的距离就跟南宁到北京的途程相仿。因此,对于我来说,这一声“我是陈漫远”简直是天际的惊雷!还没等我平复这惊诧的心跳,对方却已简要地说,他写了一部反映广西革命题材的小说,希望我帮他修改。 我好不容易才定下神来,谦恭而对:“谢谢首长的信任,我一定当好第一个读者。” “不,不是读者,是作者。”典型的指挥官口吻,“就这样吧,我回到广西就去找你。”说完就挂了电话。 为此,我忐忑了一个多星期,一直在思考着这事的来历和对策。还没想清楚,电话又从柳州打来了,约我前去面谈。 我应邀而去,见到了这位心仪的偶像。陈老跟我说,中央批准他离休了。他决心利用余年余热,把革命历史记录下来。说着,他拿出了27万字厚厚的书稿,说是和秘书共同合作写成的,“秦似同志到北京看望我,我要他推荐个年轻的合作者,他说在广西写历史题材的数你最合适,我就找你了。” 但我依旧诚惶诚恐:“首长,我对地下党的历史不够熟悉,更重要的是,我还没入党。” “这没问题。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跟党外人士合作。” 一言拍板,我就把厚厚的一沓书稿拿回来了。 “班长”老侄 回到南宁,我认真地看完了27万字的书稿,认真地思索修改的方案。而陈老却已到了桂林,来电叫我到漓江饭店去见他。 这是对作品创作的第一次实质性讨论。 由于感情上走近了,我的谈吐也开始幽默起来。我对他说:“这部初稿我看完了,首长,您的稿子太大气了,有名有姓、有言行的人物就有37个,足足一个排。只是我没那么大的气派,只是个班长水平。” 我复述了一遍他初稿中的故事和人物,建议把一些情节加工,把一些故事删除,把一些人物的路子合并……“说来说去,最后仅剩下15个物,恰恰一个班多一点――首长,您拍板吧!” 他朗声一笑:“好,就由你‘精兵简政’好了。” 我也笑了:“谢谢首长的信任。” 对于这个幽默的延伸,他却刻板地摇了摇头:“不对。这不是我的信任。作品是我们俩共同的,将来出了书,就署陈漫远、王云高合作。还有,你以后也不要再叫我‘首长’,阿伟(苏志伟,我的同学、时任灵山县师范教师,是陈老的入团介绍人苏炳瑜之子)叫我‘陈伯’,你也跟着这么叫好了,就这么定了吧!” 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服从。第一步,先留在桂林写提纲。 陈老当时住在漓江饭店12楼。就这么个环境,又引发了一串轶事―― 一是住得久了惹人注意。一天,我从外边回来,走进电梯,摁了12楼的按钮。引起了身边一位日本旅客的注意,他问我每月的薪金是多少,我这才意识到:12楼每间房的租金至少27元/天。我如果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月薪60.5元,人家肯定要把我看成“太子派”什么的,没准还要连带暴露了陈老的身份。于是便机敏地把数额翻一番,说是121元。对方无语了,点着头连声说了几句“哟西”,出门而去。 我回到楼上,得意洋洋地向陈伯说了这事:“我总算打肿脸充胖子,没给祖国丢脸。” 陈伯望着我摇了摇头:“没用的。人家总体上晓得我们国家的贫富情况。穷就穷吧,没必要害臊。” 二是楼层太高,青山绿水入目而来。那天,满城浓雾居然撩动了陈伯的诗思,他兴致勃勃地填了一阕《如梦令》: “清早楼头独坐,雾把桂林深锁。安得借长风,吹个云开雾破。雾破,雾破,还我山城娇娜。” 定稿之前,他还让我作了一翻推敲。 可没想到,我这个老报人在桂林朋友太多,踪迹很快就暴露了。《桂林日报》副刊编辑蓝天原是我的同事。听说我在桂林,便前来看我。谈到来由,听说陈老在此,更希望前去谒见。我引她去了,还顺带提到了这阕新词,出于职业习惯,她当即向老人伸手索稿,陈伯也不假思索地把手稿给了她。 名人名作当然可贵,这首词很快就见报了。 更没料到因此引发了一场大戏:当时广西正在“处理文革遗留问题”,政坛的视点多元。读者们知道这么个“大人物”来了,他是邓小平的老战友,还是“中顾委委员”,肯定是带着密令而来,一来就含蓄地指出“雾把桂林深锁”,还号召要“吹个云开雾破”,纷纷揣测会不会有什么奥妙在里面? 于是,各行各业的人,怀着各种各样的动机,从四面八方到漓江饭店来找陈老。陈伯这才明白惹来了麻烦,于是便命令警卫员周小平在他的房门口站岗,规定所有来访者都必须两批同时进入,带来的东西一律留于门外,离开时统统带走。 恰在当时,苏志伟从灵山来了,和我住在一起。我们俩侧目旁观,眼看着一群群的人谦恭有礼而来,表情复杂而别,不禁心生感慨。一次用膳时我问陈伯,这个“龙门阵”是哪家的“兵法”?陈伯深沉地答道:“最微妙的是两人世界,只要多一个人在旁边,就形成了社会,有很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