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学家胡培翠教育思想述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经学家胡培翠教育思想述略.pdf

百 家 思 E露 口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防动文 摘 要 胡培犟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教育学生要做到通经致用;反对沉溺、抄袭时文。为学应不为科举 所累;教学应以培养人才为先。胡培犟的教育思想是其经世意识的主要体现。 关键词 胡培晕 教育思想 经世意识 中图分类号 G275.1 文献标识码 A 胡培晕(1782—1849),字载屏,一字竹村,号紫蒙,安徽绩溪人, 的关系。他还说:学“不博,则无以扩所知而进于高明光大之域。” 清嘉、道年间著名的皖派经学家,在 《仪礼》学研究领域成就突出,著 (送《程中允春海之任贵州学政序》) s可见,胡培晕认为博学、通 有 研《六室文钞》十卷 补《遗》一卷、仪《礼正义》四十卷等经学著作。 经、敦行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胡培晕并非一味地求博,他的“而求为 其 仪《礼正义》白面世以来,被清代学者视为引以为豪的九种十二部 约,先求为博”思想是从为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俗话说 “厚积薄 著名新疏之一,倍受学界青睐。胡培晕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嘉 发”,士子若想通经,没有做到博览群书是取不到通经致用的效果 庆二十四年(1819)以前 ,为读书求学阶段;嘉庆二十四年至道光十 的。胡培翠的 “求为约,先求为博”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年 (1830),为在京做官阶段;道光十一年 (1831)以后,为讲学、著书 二、反对沉溺、抄袭时文,为学应不为科举所累 阶段。胡氏自道光十一年辞官前往江宁钟山书院讲学 ,至道光二十 清代学者眼中的时文,就是八股文,也称制艺。学子们学习八股 六年得疾归里,在外讲学长达十六年之久。在此十六年中,作为经学 文,最终 目的就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为此,八股文成了官私学校的 大师的胡培翠,一方面努力撰著 仪《礼正义》,一方面奔走于钟山、泾 必修课,也 “成了决定去取的唯一标准” 。如此而选拔出来的人 川、娄东、云间、惜阴等书院进行讲学,且有的书院一至再至。在讲学 才,孔“孟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实际知识和才能往往一无所知,一无 过程中,胡培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 所有”口。因此,八股文也成了时人抨击的对象。如乾隆三年,兵部 一 、 教育学生要做到通经致用 侍郎舒赫德曾上奏章 :“时文徒空言,不适于用 ,墨卷房行 ,辗转抄 通经致用,就是指通晓儒家经术以达实用之 目的。它是儒学核 袭,肤词诡说,蔓衍支离,苟可以取科第而止。”3[12要求废止八股 心价值观念之一。古之经学家,常把通经致用作为一种中心观念和 文。李鸿章也提出:“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作养人才之道。”啪 核心价值而加以标榜与提倡。作为一个经学大师,胡培晕也是如此。 和许多经学家一样,胡培翠对时文(八股文)也持否定的态度, 首先,胡培翠把通经与立志辩证地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他要 他说 :“今士子多敝其力于时文,株守兔园册子 ,竞不知此外有何学 求士子为学务必先通经与立志。胡氏在 《泾川书院志学堂记》一文中 问。其下者,又或抄袭雷同,日思为窃取科名之计。即以时文论 ,亦恶 提出:“士子之学,必以通经为先 ,而志尤不可不立。朱子云:书‘不 劣极矣,尚安有人才出其中哉?”(泾《川书院志学堂记》)[]456胡培晕 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王文 对这种沉溺于时文并株守模式、为窃取科名而抄袭雷同者深恶痛 成公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 ,未有不本于志者。 绝,他时时提醒士子们不能为科举所累,不能不学无术。他称那种为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二者所言至 时文所累、于制艺中求制艺的人为陋者,认为这些 “陋者乃徒于制艺 深切矣。”0[~56由此可见,胡培犟把通经与立志看得非常重要。他鄙视 中求制艺,雷同抄说 ,师师传效,甚至六经、子、史终其身不一寓 目 那些有畏难情绪而不立志 、不从事于经的人,说他们 “是不 自重其 者,所在皆有。”(送《程中允春海之任贵州学政序》) 。 身,甘为庸下之归”_1]456。胡培晕所提倡的立志,就是要求学子要有志 胡培晕反对士子沉溺于时文,他说:“夫经者,制行之准然,非寻 于经学,他认为 :“士苟有志于经,则必熟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