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南方生热,
热生火,火生苦……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其又根据五行相克来阐明五味相克,指出辛胜酸,
成胜苦,酸胜甘,苦胜辛,甘胜成。
3五味与五脏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五行学说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临床治疗用药、饮食调
养密切相关…。《内经》认为,饮食五味入口,首先藏于肠胃,经过消化吸收,
五味精微注入五脏以养五脏之气。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tt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其次,五味入胃后,各归其所喜的脏腑。《素
问‘至真要大论》-X-:“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
入脾,辛先入肺,成先入肾”。《灵枢·五味》也作了类似的归纳,指出“五味多
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
肺;谷味成,先走肾。”“五入”和“五走”之说,后世将其作为确定药物归经的
依据之一。
上述五味归属五脏主要讲的是饮食之味配属五脏,是符合五行关系的。然而,
《内经》中很多篇章提到的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并不受肝与酸味、心与苦味、脾
与甘味、肾与成味相配的五行归类所局限。王玉川先生对此做了系统的总结…,
涉及五味所生、所入、所走、所伤之脏及五脏补泻所欲、所宜、所禁之味,他指
出:“甘味与肺无关,苦味与肝无关,成味与肝、肺无关,辛味与心、脾无关,
酸味则与五脏中任何一脏都有关。”可见,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五行
对应,任何一种味,并不只作用于一个脏。
总结《内经》中五味与五脏的关系,酸入肝、缓心、收肺,伤肝、伤脾、伤
膀胱(肾);苦入心、泄肺、燥脾、坚肾,伤肺、伤脾;甘入脾、缓肝、泻心,
伤心、伤肾、伤肉(脾);辛入肺、散肝、润肾,伤肝、伤皮毛(肺);成入肾、
补心、泻肾、宜脾,伤心。
4五味的功效
《内经》对于五味功效的认识散在于多个篇章中,在《素问·脏气法时论》:
明确了五味各自的主要功效,“辛散、酸收、甘缓、苦坚、成冥”。除此之外,《脏
气法时论》记载辛味有润的功效,通过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宣通气机来起到润
燥的作用。《灵枢·五味论》记载酸味有涩的功效,能起到收敛固涩的作用。《灵
枢.邪气脏腑病形》、《灵枢·终始》记载甘味有补的功效,能调补阴阳形气诸不
足。《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苦味有燥的功效,苦能燥湿;《素问‘六元正纪大
论》记载苦味有温的功效,苦能温煦;《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及《素问’至真
要大论》记载苦味有发的功效,苦能发散;《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六元正
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苦味有泄的功效,苦能泄气、泻火、泄湿;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苦味有下的功效,苦能攻下。《素问‘至真要大论》
记载成味有涌泄的功效,能起到涌吐、泻下的作用。
后世又有所发挥,总结出辛能发散、行气、行血;酸能收敛、固涩;甘能补
益、缓急、调和;苦能泄下、泻火、燥湿、坚阴;成能软坚、泻下。
5五味的运用
5.1五脏苦欲补泄
《素问.脏气法时论》记录了人生理状态下的五脏所苦和病理状态下的五脏
所欲,提出利用药物五味配伍来调和五脏。在生理状态下,以五味来缓和五脏之
偏,指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J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 cc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在病理状态下,以五味来治五脏之病:指出“病在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酸泻之”;“病在心……心欲软,急食成以软之,用成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肺欲
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病在肾……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苦补之,成泻之”。这里顺其性为“补”,逆其性为“泻”。
5.2六气胜复制方
《内经》借用自然界风、火、湿、热、燥、寒六气的变化,并引申到人体,
以说明人体与此相应的脏腑功能病证,根据六气胜复所致疾病的不同,运用四气
五味配伍组方,提出了诸多具体的制方之法,包括司天与在泉之气淫胜、司天在
泉之气不足而邪气反胜、六气相互制胜为复的制方之法心1。
以司天与在泉之气淫胜为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 “司天之气,风
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成寒,佐
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
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临床药师培训学习汇报.ppt
- 言语行为和翻译.ppt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作业设计.docx
- Hive数据仓库应用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院培训课件:《传染病防治法》.pptx
- 幼小衔接的拼音试卷十套打印版.pdf VIP
-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符号》 课件.pptx VIP
- 规范《DBT29-222-201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规程》.pdf VIP
- GB_T 22890.1-2024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pdf VIP
- DB34_T 4324-202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