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中医药
江西中医药2010年3月第3期总41卷第327期
浅议少阳病 “半表半里”
★ 吕黎 明 (江西 中医学院 南 昌330006)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阳病 ;半表半里
中图分类号:R222.25 文献标识码 :A
关于 《伤寒论》少阳病 “半表半里”历代医家争 医学名词,指病邪介于表里之间的病证,可见寒热往
论颇多,目前 尚无定论。 “半表半里”既是少阳病 的 来 (即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胸胁胀满、心烦 、……
病位又是少 阳病 的辨证纲领 。 “半表半里证 ”是一 等症,如 《伤寒论》中的少阳病。此外,《温疫论》中
个独特的证候,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也不在阳明 的邪在膜原,亦称半表半里证。”由此可见,半表半
之里,而是在不表不里、表里之间的位置。本人研习 里是一个证候的概念,落实到脏腑来讲,即第97条
少阳病篇,偶有所得,以飨同行,不妥之处,请予教 “结于胁下”之义,胁下为少阳专位,为肝胆所居,与
正。 脾 胃相关,因此,少阳的脏腑病变以胆与三焦为主,
1 半表半里 由来 与肝脾 胃有关。根据第 101原文 “但见一证便是,
《伤寒论》第 148条 日:“伤寒五六 日,头汗 出, 不必悉俱”,只要出现部分少阳病症状,就可辨为半
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 表半里证 (柴胡证),故可 以说少阳病即半表半里
此为阳微结 ,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 ,亦在里也 ,汗 证 。
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 《伤寒论》中的半表半里证就是少阳手足经腑
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 的病变,仲景又称之为柴胡证,其证见第 263条 “口
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 苦,咽干 ,目眩。”第 96条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
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成无 己首先提 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第 265条 “脉弦细。”(此即
出:“病有在表者 ,有在里者 ,有在表里之间者。此 所谓 柴‘胡八大证”),还包括三阳合病、并病、热人
邪气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证 。”并应用半表半 血室、发黄、产后郁 冒等病涉少阳的病证,此外,也涵
里解释 《伤寒论》少阳病的条文,如 “邪在少阳为半 盖了少阳型疟疾(可参见本人 《江西中医药》1985年
表半里 。”“与小柴胡汤 以除半表半里之邪”。故后 第3期 “疟属少阳之我见”一文),如 《金匮要略》日:
世一直沿用其理论解释少阳病 的病因病机、症状和 “疟脉 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其证可从少
病位,得到绝大多数医家的认 同,逐步形成 “少阳主 阳论治。温病学家拓延 了半表半里证的概念 ,把温
半表半里”学说。 热 (湿热)病邪阻膜原也纳入半表半里证范畴,丰富
2 半表半里的涵义 和发展了半表半里证的证治。如 《湿热病篇》云:
东汉 以前的古医著皆无半表半里一说,仅有表 “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 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
与里之分。论 中之表 ,多指太阳之表 ,有时称为外 身之半表半里也”。
证;而里证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有太阳痞满、结胸 3 半表半里之新解
之里 ;有阳明里热之里;有三阴之里 。根据八纲辨证 半表半里的部位,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
学说 ,表 、里、半表半里均指病位而言,中医学 的表里 太阳与阳明之间,一种认为在 阳明与太阴之 间。本
概念是相对而言的,是表述病位的浅深,以六经辨证 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