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篇家族文献看清末中国的乡村的生态意识.pdfVIP

从一篇家族文献看清末中国的乡村的生态意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一篇家族文献看清末中国 乡村的生态意识 张实龙 内容提要:河阳朱氏家族族谱收录一篇《放生序》,从中可以看出清末中国 乡村的生态意识。清末中国乡村的生态意识来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村民保护生态 的目的是为了尊重生命,为了提升人的境界,为了顺应宇宙大生命。他们保护生 态的方式是神道设教。 关键词:家族;生态意识;生命之感;宇宙大生命 51 作者:张实龙,男,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邮编31 00,电子信箱 26.com zhangsl95zhangsl95@1 一、一篇家族文献:《放生序》 浙江省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是一个千年古村,现有人口3000余人,其中 94%都是朱姓。本人由于机缘巧合,有幸看到朱氏家族修于“民国”三十一年的 家谱《义阳朱氏家谱》,发现其中有一篇家族文献《放生序》,颇有研究的价值。 其文不长,现抄录如下: 闻之鸳鸯悲鸣而上下,元帝则感慨长吁;狐兔纷窜而奔逃,张侯则田鹰获泪; 京兆尹岸狱置铃,鸦探雏而事异;陈惠度剡山射猎,鹿舐子而心酸。推之潞州之 吏将鞭羊腹,有羔而足裹;镇泽之部兵囚雁,笼有侣而颈交。猕猴缘岸,肠断裂 以追儿;牛脖怀娠,发苍黄而入梦。知禽飞兽走,物类虽殊,而恶死好生,性情 则一。吾村公济桥之上段,石磬岩之下流,堤号保居潭名。倒柳其间,修鳞蠢介, 遂育含生,固已振古,如兹于今为烈。无乃风会渐靡,嗜好过甚,始为临渊之羡, 继思结网之求,业施展以掩取,旋丽罾以搜罗,甚且恣渔毒以相戕,比獭驱而更 惨,致令水族在渚而长号,冯夷临渊而夜哭。兴言及此,讵不伤哉!兹合村人等, 目击腥臊,心怀悱恻,特醵金以集会,爰勒帛而标名护泽,设水神灯,勒石书‘鱼 乐国’,而且延羽迎师,禳灾祈福,修斋茹素,展敬明诚,体好生之念,谋蓄水之潴, 推利人之心,为爱物之举,师郑卿之生者必畜,效宣圣之钓而不纲。凡临渊结网, 逝梁施展,与夫竭泽而渔,备药以毒,皆所严禁,毋许冒干。尤愿仗义君子,乐 善仁人,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各体此心,勿陨厥事,庶几生气旁敷,仁风翔洽, 慈祥可召天和,比户灾j!曼永免,蔼吉获招神相,合闾仁寿同登。肃此布闻,仰祈 鉴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廪膳生光撰。① 查《义阳朱氏家谱》可知,《放生序》的作者朱熙光(1866—1944),考名光, 字寿辉,号星衢,清朝的廪膳生,曾考取法官养成所肄业,历任缙云县立第■高 小校长、五云禁烟总董、浙江水警署秘书,是河阳朱氏第三十五世的子孙。②这 篇赋体《放生序》,中心意思是禁止在村边的一段叫“保居潭”的河水里捕鱼,强 调不能用鱼网及类似的捕鱼工具下河,更不能竭泽而渔和下毒捕鱼。由这篇家族 文献,我们可以看出河阳人的立论之基础、放牛之目的和行事之方式,还可以更 进一步考察清末中国乡村的生态意识。 二、立论之基础:生命之感 整篇《放生序》共有四层意思,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命之感而展开。文章先是 罗列一些历史典故,描绘鸳鸯悲鸣、兔狐奔蹿、鸦探雏、鹿舐子等动物的举动, 让人兴起恻隐之心;然后对比保居潭的前后变化,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水族的长 号和水神的夜哭;接着写出全村人发爱心,行善举,共同制订禁捕公约;最后是 希望大家相互勉励相互监督,这样一定会给全村人带来福祉。四层意思,一气连贯, 均着意于一个“感”字。动物的举动感动人心,人受感动而有善举,人的善举感 动神祗,神祗能够给人带来福祉。 河阳朱氏家族如此重视人的生命之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特别推 崇人的生命之感。《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以“乾卦”开篇, 下卷以“咸卦”起始。“乾”是宇宙大生命的表征,“咸”则表示着人的生命之感。 《周易·咸·彖》日:“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 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 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这段话揭示了“感”的内涵,这种对“感”的理解也 渗透到《放生序》的字里行间。 第一,“感”是源于人的生命。“感”是生命之间的融合,所谓“二气感应以 相与”即指此意。《周易·咸卦》以新婚男女相互抚摸为象,来比拟动人心魄的 ①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缙云河阳古村落研究》(编号07WHZT018Z)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