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 学案:专题一 2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docVIP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 学案:专题一 2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5 学案:专题一 2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doc

20世纪,人类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子弹的爆炸,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认识从地球扩展到太空,网络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地球真正成为了地球村。当人们为这些物理学成就而陶醉时,却突然发现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太少了。人能活多少岁?人的生老病死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人们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如果能揭开人类基因的奥秘,我们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能揭开人类基因的奥秘,人活到一百五十岁并不是异想天开。人类基因组计划正是要破解上帝的密码,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破碎的美丽 乔 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干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铸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横斜玉栏折裂,喜欢云淡风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照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拣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关注地凝视着它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确实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他们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他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他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 微感言: 参考感悟:①完美与缺憾。②残缺也是一种美。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赏读: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眚,过错。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赏读:别人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别人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知耻近乎勇。——《中庸》 赏读: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4.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赏读: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事情的性质一样,只是程度的深浅不同罢了。 一、作者视窗 基因研究专家——杨焕明 他一直从事基因研究,主持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使中国成为这一被称为“二十世纪登月计划”的宏伟项目的成员国,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赞扬。杨焕明教授及其团队“华大基因”所承担的人类、水稻以及家猪、家鸡、家蚕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于世界前沿。2003年“华大基因”又在水稻基因组完成图、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和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研究及诊断方法的建立中做出了新的成绩。他还特别关注基因组研究的社会影响和基因知识的普及。他于2002年被美国的著名杂志《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之一,于2003年被日本“经济新闻社”基金会授予Nikkei亚洲科技奖。 【注】 杨焕明,中科院院士、基因组学家。1952年生于浙江温州,1978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1982年于原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获硕士学位,1988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12月27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杨焕明及其研究小组2002年4月在《科学》杂志发表《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在世界上首次将完整的水稻基因组草图序列向公共数据库公开。杨焕明因此被《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二、写作背景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在1985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杜尔贝克提出。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中国于1999年9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我国科学家杨焕明教授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劳。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一文中,作者对这一计划尤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 20世纪初期,人类发现了生命的基本规律之一——遗传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提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模型,打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70年代开始的DNA克隆技术和后来蓬勃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动物、植物克隆技术,让人类对生命奥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