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据诗文作画”的特点和创作规律.doc
“据诗文作画”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摘 要] 自古以来,诗与画之间就有着互相取资的传统。中职美术专业学生“据诗文作画”是一项基本的技能。首先,“据诗文作画”遵循“由文本到画作”创作的基本原则。其次,作画内容基于对诗文的解读;画作品位基于对诗文意境的品读;画作高度基于对诗文人文内涵的体悟。再次,作画不是对诗文的简单复制,而是对诗文进行的再创作。
[关键词] 据诗文作画;创作规律;内容解读;意境的品读;人文内涵的体悟;再创作
诗与画是艺坛上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之间有着互相取资的传统。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提出“诗画同一律”,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盛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此后,有更多学者论及诗画艺术之相通之特点。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状,诗人能言之。”另一宋人张舜民在《画墁集》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清代邹一桂亦云:“善诗者诗中有画,善画者画中有诗。”这些先贤都道出了中国诗文与画作相融相通的关系。
现在通行的高中语文教材里选取了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有诗有文,古代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司马迁的《史记?荆轲刺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近现代的如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长于状物摩形之作,亦有叙事跌宕之文。虽然世殊时异,但经典的内涵如山间之清泉,汩汩涓涓,常出常新。
本校开展的语文和美术专业相结合的课题“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语文‘读、绘、制、赏’教学范式研究”在“据诗文作画”方面有着独特而领先的尝试。这个省级课题是在我校原有课题“据诗文作画”基础上的一次提升:“诗文”依然是“作画”的来源和基础,但“作画”的目标已由原先的一幅画上升到了一组画,同时结合我校动漫专业的优势,最终目的是将其制作成动漫作品。
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重点对美术专业学生“据诗文作画”特点和创作规律进行一番探索。
一、“据诗文作画”的基本原则
我校课题的选材范围明确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但教材里的文章并不是篇篇都适合进行“据诗文作画”。通过筛选,较适宜进行”据诗文作画”的篇目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写景抒情的诗文,一类是写人记事的诗文。但不论是哪类诗文,除了极少数描摹景物的诗文里可以不出现人,或景物里出现的人物只是作为陪衬,不做重点描绘,不需进行角色形象设计以外,其他”据诗文作画”的创作过程基本都遵循“由文本到画作(动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即”阅读文本―分析文本―角色造型设定―场景设定―分镜头―创作原画(制成动画)”。
二、“据诗文作画”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1.画作内容――基于对诗文内容的解读
“据诗文作画”第一步就是解读原作文字,而解读的层次直接影响美术创作的效果。
读懂诗文的第一步,是读懂内容,即诗文写于何时何地,写的何人何事,描摹的何种景象。往往读懂了诗文内容就可以创造出精美的美术作品,特别是那些长于状物摩形之作和叙事跌宕之文,更是美术佳作的源泉。
比如,根据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进行美术创作。面对郁达夫的文字描述,大概任何人眼前都会浮现一副关于秋景的画面。因为文中描述的许多场景简直就是一幅幅带有立体美感的画面,如“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一段:碧蓝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泛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把文中的内容直接转化成画作。
还有司马迁的《史记?鸿门宴》。故事的线索非常清晰:曹无伤告密―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请罪―项王留饮―范增举?i―项庄舞剑―樊哙闯营―樊哙力斥―沛公逃席―项王受璧―诛杀曹无伤。学生阅读完文本,理清故事线索,确定好人物角色造型设定,再根据情节发展进行分镜头场景设定,就可以进行连环画的绘制了。
2.画作品味――基于对诗文意境的品读
除了表现和还原场景、事件,中国的所有艺术形式,又都讲究意境。作诗,需有“真味”,明代藏书家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画作,亦需有意境才能气韵超拔,生命恒久。所以,当画者对诗文的意境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时,就能进一步在画作意境的营造上进入更高的境界。
如根据南唐后主李煜的名作《虞美人》进行美术创作。《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这首词作者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通过意境的营造感染读者。词作中他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