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课件.ppt
第二篇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有关问题的科学。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 1、各种性质的食品污染物; 2、使用不当的食品添加剂; 3、食品在加工、储存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品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感染、肠道寄生虫病。 重点:阐述食物中毒有关部分 第六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污染。污染后有可能引起具有急性短期效应的食源性疾病或具有慢性长期效应的长期性危害。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主要食品卫生问题均有这些污染物所引起。 食品污染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的污染,主要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危害较大,主要为细菌和细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 2.化学性污染 来源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有: 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恶英等。 ②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涂料等溶入食品中的原料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物质。 ③在食品加工储存中产生的物质,如酒类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④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3.放射性污染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排放。特别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在食品卫生上更加重要。 第一节??????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 学习重点: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基本概念: 1.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 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一般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3.食品的腐败变: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4.脂肪酸败: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5.K值:是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占ATP系列分解产物ATP+ADP+AMP+IMP+ HxR +Hx的百分比,(ATP顺次分解过程中,终末产物多少来判定鱼体新鲜程度)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6.水分活性:如果把食品中水分的蒸汽压以P表示,PO表示纯水的蒸汽压,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压力)两者的比值即为水分活性(Water Activity,aw)aw =P/ PO(其100被相当于相对湿度)。亦即凡是能提供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分。 7.霉菌毒素:为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8.D值: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细菌死亡90%所需时间(也即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时间,即100%~10%),称为该菌在该温度下90%递减时间。通常以分计算。 9.F值:一定量细菌在某一温度下完全杀死所需的时间。以分表示。右下角注明温度,目前常用F250。 10.Z值:一个对数周期的加热时间(例如由10分到100分)所对应的加热温度变化值,称为Z值。 11.巴氏消毒:是一种不完全灭菌的加热方法。只能杀死繁殖型(包括一切致病菌),而不能杀死有芽孢细菌。早期多用低温长时间消毒法,62.8℃保温30分钟的杀菌方式。现多采用瞬间高温巴氏消毒法71.7℃,15秒种,灭菌效果同上。 12.超高温消毒:137.8℃ 2秒种,这种方法能杀灭大量的细菌,并且能使耐高温的嗜热芽孢梭菌的芽孢也被杀灭,而又不影响食品质量。多用于消毒牛奶, 13.商业灭菌:指罐头食品中所有的肉毒梭菌芽孢和其他致病菌、以及在正常的储藏和销售条件下能引起内容物变质的嗜热菌均已被杀灭而言。 14.食品褐变:有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反应两种。 酶促褐变反应是多酚氧化酶作用下使食品中酚类物质氧化形成醌及其聚合物而变成红棕色的现象。 非酶促反应称美拉德反应或氨羰基反应,是由蛋白质、多肽、氨基酸中的氨基和糖及脂肪氧化所生成的羰基所发生的反应。 15.辐照消毒:以消除无芽孢致病菌。剂量为5~10kGy。 16.辐照防腐:以杀死部分腐败菌,延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大单元教学设计 .pdf VIP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熊海虹 课文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监理大纲光伏电站工程.pdf VIP
- GB_T 31497-2024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pdf VIP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 第二章 空气空间法律制度.pptx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11 第二主题 话题7 文学漫步.ppt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10 第二主题 话题6 舞之神韵.ppt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艺术概论全套配套课件孙丽华9 第二主题 话题5 音乐之声.ppt VIP
-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点梳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