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儒学的兴起(人民版必修3)解析.ppt
“儒学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二节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教师总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距今2500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我们也知道,这一学术繁荣局面的出现,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渐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上广泛使用铁器、牛耕,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上战争不断、礼坏乐崩,周王室政权衰落,社会处于动荡。新的社会问题使人们针对性的提出不同见解,再加上诸侯国争用客卿、礼贤下士,文化氛围宽松,因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活跃局面。但随着秦汉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形成,为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在文化方面也表现了“大一统”的现象。这一文化“大一统”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的,同时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儒家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过程?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到打击 西汉:逐渐复苏 春秋:应运而生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背景 (1)秦末战争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表现 ① 减轻田租 ② 释放奴婢为庶人 ③ 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赋税和徭役 影响 ① 恢复和增强了汉朝的经济实力 ② 安定了人民生活,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 “有为而治” 背景: (1)西汉存在的社会危机 ① 边境不宁(匈奴) ② 诸侯国势力膨胀 ③ 土地兼并严重 (2)目的: ① 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 ② 维护国家统一 威胁国家统一 和中央集权 威胁君权和中央集权 阶级矛盾尖锐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中仅仅继承了儒家思想吗?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师总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我们对其提出的背景、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这一儒学主导地位确立的过程中,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推行一套以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为核心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建议皇帝倡导学术,推行教化,养士求贤,政策上要适时“更化”;他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与文化政策的转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历史地位: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思想特点: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 历史贡献: 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②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之一。 1、董仲舒 著作:《春秋繁露》。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天人感应”学说(新儒学的基础):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 “三纲五常”忠孝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礼、义、仁、智、信。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为人处世标准 积 极 消 极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3、唯心主义成分多 4、神学迷信色彩浓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3、如何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 汉代熹平石经 五经书影 上述三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决定作用)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2)政治方面: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太学 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 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在太学毕业后的去向?这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 汉武帝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在中央:创办了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在地方: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2、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儒学的推广) (1)规定专门的教材和教师(五经、博士) 教育被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XX50108-2008正文精华版.doc VIP
- 颞下颌关节.ppt VIP
- 第12课《班级电子纪念册设计》课件共16页.pptx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 IPC-6012F 2023 EN,刚性印制板性能要求Qual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Rigid Printed Boards.pdf VIP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pdf
- 某企业人才盘点项目启动会.pptx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及新质课堂建设课件.pptx VIP
- 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洞察及全球趋势展望报告.pdf VIP
- 133附件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量支付管理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