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渗透压:渗透平衡时,两边液面高度形成的压力差称渗透压,?。 渗透压由溶质种类和浓度大小而定,还与温度有关。 2,反渗透:向咸水一侧施压P则可阻止渗透的进行,如果P ?,则咸水溶液中的水分子向纯水一边迁移,此过程称反渗透. 理论耗能量:理论上用反渗透法从海水中生产单位体积淡水所耗费的最小能量. Wlim=ARTS/V A——系数,0.000537 R——理想气体常数 S——海水盐度,一般34.3‰,代入分子值 V——水的偏摩尔体积,1.8*105M3/mol 实际耗能量比理论值大的多。 3,反渗透膜及其透过机理: 反渗透膜 反渗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水通过而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用于水的淡化除盐的膜按物理形态可分为:对称膜、不对称膜和复合膜。对称膜又称均质模;复合膜通常是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分别制成表面活性层和多孔支撑层;不对称膜指膜的断面为不对称结构,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膜和芳香族聚酰胺膜两大类。 醋酸纤维素膜(CA膜)的断面可分成表皮层、过渡层和支撑层三部分。表皮层结构致密,孔径0.8~lnm,厚约0.25um,起脱盐的关键作用。表皮层下面为孔径约20nm的过渡层,其下为结构疏松、孔径为100~400nm的多孔支撑层,膜总厚度约100um,含水量占60%左右。 反渗透膜要求具有下列性能 单位膜面积的透水速度决。脱盐率高 机械强度好,耐压密 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和微生物的侵蚀。能耐污染 使用寿命长,性能衰降小 制膜容易,价格低廉,原料充沛,特殊场合要求耐溶剂、耐高温等 透过机理 选择性吸着-毛细管流机理是以吉布斯吸附式为依据,认为膜表面由于亲水性原因,能选择吸附水分子而排斥盐分,因面在固-液界面上形成厚度为两个水分子(1nm)的纯水层。在施加压力作用下,纯水层中的水分于便不断通过毛细管流过反渗透膜(见上图)。膜表皮层具有大小不同的极细孔隙,当其中的孔隙为纯水层厚度的一倍(2nm)时,称为膜的临界孔径,可达到理想的脱盐效果。 当孔隙大于临界孔径,透水性增大,但盐分容易从孔隙中透过,导致脱盐率下降。反之.若孔隙小于临界孔径,脱盐率增大,而透水性则下降。 板框式装置由一定数量的多孔隔板组合而成,每块隔板两面装有反渗透膜。 管式装置分为内压管式和外压管式两种。 4,反渗透淡化装置、工艺流程与布置系统:装置: 卷式、中空纤维式膜组件(元件)由于膜的充填密度大、单位体积膜组件的处理量大,常用于大水量的脱盐处理;而对含悬浮物、粘度较高的溶液,则主要采用管式及板式膜组件。 目前反渗透装置有板框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4种类型。 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卷式和中空纤维式膜组件,它占据了绝大多数天然水的脱盐和海水淡化市场。其中卷式膜组件是在天然水脱盐中使用最广泛的反渗透组件。 卷式装置如右图所示,把导流隔网、膜和多孔支撑材料依次迭合,用粘合剂沿三边把两层膜粘结密封,另一开放边与中间淡水集水管联接,再卷绕一起。 含盐水由一端流入导流隔网,从另一端流出,透过膜的淡化水沿多孔支撑材料流动,由中间集水管引出。 中空纤维式装置是把一束外径50~100μ m、壁厚12~25μm的中空纤维弯成U形,装于耐压管内,纤维开口端固定在环氧树脂管板中,并露出管板。透过纤维管壁的淡化水沿空心通道从开口端引出。该装置特点是,膜的装填密度最大而且不需外加支撑材料。 4,反渗透淡化装置、工艺流程与布置系统: 工艺流程: 反渗透法工艺流程由预处理、膜分离以及后处理3部分组成。 预处理要求进水水质达到规定指标,并且应加酸调节进水pH值到5.5~6.2,以防止某些溶解固体沉积膜面而影响产水量。 根据生产用水的使用要求,后处理方法有pH调整、杀菌、终端混床、微孔过滤或超滤等工序。 4,反渗透淡化装置、工艺流程与布置系统: 布置系统: 5,反渗透系统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实验室就开发出第一张复合聚酰胺膜。与纤维素膜相比,具有高而多的水通量和盐截留率,且耐污染,大大促进了反渗透技术的应用。目前已从最初的海水、苦咸水脱盐及各种纯水制造向水污染控制领域发展。 反渗透已在城市污水、垃圾填埋场、电镀、食品和制药等行业的废水处理或回用中获得应用。 二、超滤(UF):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水和低分子量的溶质则允许透过膜。 对比:反渗透、超滤、微孔过滤均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电渗析以电压为推动力,渗析以浓度差为推动力。 操作方式:与反渗透工作方式相同,水在膜表面流动,部分水透过膜,大部分水流走的同时将膜表面的截留物质带走。(微孔过滤是将全部进水挤压滤过,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