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心做一碗教育“清汤面”
用心做一碗教育“清汤面”
现在,恐怕很少有人没听说过李镇西了。
中国论文网 /9/view-7247542.htm
这位有着孩子一样灿烂笑容的教育工作者,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至乐山一中担任班主任,1998年出版著作《爱心与教育》,该书一出,一时间洛阳纸贵。在这部用爱与时光写就的教育著作中,他记录了许多教育生活细节,让人过目难忘。
学生伍建由于父亲突然离世、家境贫寒,准备辍学。李镇西带领一群学生,带着大家的捐款和许多生活用品,用半天时间跋涉十几公里山路,来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李镇西看到伍建正在地里做农活,他就和学生们在田埂上站成一排,冲着伍建齐声高喊:“伍―建―你―好!”伍建的眼泪夺眶而出。15年后,这个“成绩较差”的山村孩子,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在这样一本用爱浸润教育的著作里,记录着李镇西对学生形形色色、不同方式的爱。这里,有时爱如春雨,润物无声;有时爱如洪流,荡涤灵魂;有时爱如闪电,刺破顽疾。这种爱不是老母鸡式的滥情,而是智慧之爱、点睛之爱。书里不是文学家对生活的幻想与演绎,而是用完全不亚于文学家的笔力,对生活的归纳与提炼。由于书中的一切都来源于真实生活,因此能格外打动人、感染人。
无疑,是爱带来了幸福。因为这样的著作和这样的行动,李镇西屡获殊荣。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但是,幸福的青鸟总是飞来飞去――爱是容易的,也是艰难的;爱一天是容易的,爱一生是艰难的。
2000年,42岁的李镇西重新启程,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顺利完成博士学业后,他去了一个工作悠闲、待遇不菲的研究部门工作。
不少人认为,教而优则研,就如学而优则仕一样,研究教育将成为李镇西的职责与使命。甚至还有人认为,教育家当然应该在书斋里做研究,而李镇西无疑是一位教育家。
谁也没想到,没过多久,李镇西就从研究岗位回到了教育一线,担任了一所学校的副校长。到了2006年,他出任成都市武侯区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后,就扎根于这所学校,一直做到2015年,做满了三届。领导还希望他“继续干十年”,可他坚持不愿被特殊对待,按照组织规定而卸任。因此才会有记者在采访李镇西时指出:“在一个理想式微的年代,他如何能三十年不跑调地把一支歌唱到今天,却依然过得很自在?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不是吗?”
的确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在现实中,既保有对教育的理想,又坚持对理想的追寻,在获得成功之时,又赢得满满的幸福?李镇西的独家秘诀极其简单――上课。
尤其在《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一节阅读课上,最能体现出李镇西对上课的一往情深。
早在1988年,李镇西在一本《外国小说选刊》上读到一篇短篇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吃面的母子三人,贫困到大年夜只能用一碗清汤荞麦面来迎接新年,却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一直坚强地努力着;卖面的夫妇二人,善良地为顾客的一碗面里多加面条、藏起涨价的价格牌,给落魄的一家三口以最大的尊重。历经14年奋斗,走出了困境的母子三人再次在大年夜来到面馆,和店家以及满店的客人们分享了如今的幸福。
这篇文辞精美、充满温暖的小说,深深打动了李镇西。当时,正在教高中的他立即和学生们分享了这篇小说。看到学生们为文章感慨,李镇西更是不由得感叹:“这篇文章要是能够入选中学教材,该有多好啊!”
没入选教材,李镇西自己把这篇小说“变”成了教材:从那时开始,李镇西与每个班的学生分享这篇小说。没想到几年之后,这篇小说真的被选入中学教材的辅助读物中。李镇西非常高兴,给学生们读得更有劲儿了。
李镇西一直认定,在需要爱的时候,如何帮助学生们感受爱、创造爱,是一个教师的职责。所以,在担任教师的那些年里,他一直与所有学生分享这篇小说,他希望把这篇小说中蕴涵的爱、尊重、善良等种子,在阅读中坚持不懈地向学生们播撒下去。
在李镇西读完博士离开教育一线的那段日子里,他每天都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尽情阅读各种文章,远离了教育一线的繁杂和琐屑,这种教育研究生活是被许多人“艳羡”的。但也正是在这种“高高在上”的日子里,李镇西觉得自己的精神在萎靡,日子在失色。没过多久,他就主动离开了教研岗位,到学校担任了副校长,后来又到了武侯实验中学担任校长。
重新回到教育一线,李镇西就像鱼儿回到了水中。但从前他可以只管教学、教研,可以和老师真诚相待、和学生平等相处,现在他却是一校之长,必须率领教师团队共同进步,工作性质似乎注定了他只能从课堂中悄悄撤退。为此,李镇西向上级主管部门主动请求配备能干的书记、执行校长,共同组成得力的领导班子,而他自己仍然忙里偷闲,捧起《一碗清汤荞麦面》,继续上着课。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