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马说》复习教案.docVIP

[中学联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马说》复习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马说》复习教案

《马说》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4.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5. 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第一课时 一. 导入。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 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来源:Zxxk.Com] 所谓“说”,那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用来陈说观点阐明主张的,其写法灵活,有近于现在的杂文。“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 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 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四、背诵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①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 ) 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 )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3)食之 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子子)(2)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来源:Zxxk.Com] 食也(食通饲,喂);食不饱饱(吃)(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4)之:骈死于槽枥之间(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5)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但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方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却);执策 而临之(连词,表状态)(6)其:食之不能尽其材(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代驱使千里马的 方法);其真无马邪(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语气,可译 为“恐怕”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之义 (1)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名词用如动词)(2)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竭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 词作动词,吃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是马也(古:这;今:判断词)(2)安求能千里也(古:怎么;今:安全,安定,安装)(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同样,相等;今:等候)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状语后置句)B、马之千里者(定[来源:Zxxk.Com] 语后置句)(2)省略句:A、省代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代千里马)。B、省连 词:策之(而)不以其道。(却)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层。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二、问题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论证。) 2、《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 答:“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常马”比喻普通人。 3、找出千里马不幸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