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思考和分析.pps.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思考和分析.pps.ppt

茵栀黄事件的思考 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 禁忌中规定:(1)对本类药品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慎用。(2)黄疸属寒湿阴黄者不宜使用。 茵栀黄事件的思考 治疗的必要性:新生儿黄疸大多数是生理性的黄疸,通常是不需要治疗的,经过几周到一两个月就能自然消退。 辨证还是辨病用药? 一定要用注射剂吗? 考虑特殊人群的用药了吗?超量了吗?滴速快吗? 天涯网友的评论 虚证反而用泻法,实证反而用补法,寒证反而用清法,热证反而用温法,阳虚反而去滋阴,阴盛反而去伐阳,所谓虚虚实实,损不足以奉有余,都是庸工的用药杀人之法。 德为体,才为用。有体无用也不行,比如病人本来是太阳经伤寒感冒,应该用麻黄汤解表,一位好心劣术的中医给却给开了双黄连清热散火,结果,寒气内陷,变成了太阴少阴证,使病情更加严重,心虽不坏,结果却不好,这样的医德对患者又有什么好处呢? 不合理用药现象 国内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OTC中成药的过度使用,值得反思。安全?ADR发生率?没有后患?辨病用药危害大。 不合理用药举例 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 超说明书剂量用药 ? 改变说明书的给药途径用药? 内 容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现状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存在问题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考 如何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 中病即止。切忌:长期、大剂量、盲目用药。 应当辩证施治,合理用药(关键) 药师要有担当,对于不合理用药要立即指出;提升医生、患者对于中药的合理用药的观念和水平(处方点评) 积极上报已发现的、怀疑的中药不良反应 谢谢!不足之处请指正! 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思考和分析 陕西省人民医院 张鹏 左燕 内 容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现状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存在问题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考 中药注射剂定义 《药典》: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 特 点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和利用中药治疗急重症的作用,这也成为中药注射剂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并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现 状 中药注射剂覆盖面广,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越来越多。 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增长迅速 在心脑血管、抗肿瘤、肾病治疗等领域其占有比例增大,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临床中超说明书用药、超剂量用药现象增多 绝大多数在西医院被西医开具 创新的中药注射剂所遇到的尴尬 被传统的中医和权威的西医所认可的问题 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化的制剂工艺结合所产生的两难选择 临床选择中的困惑 关于中药注射剂的思考 将中药制成注射剂,虽然突破了原有丸散膏丹剂型的限制,但也改变了给药途径,原有的药方中遣方用药依据的是传统中医理论,药物在外经过煎煮炮制等处理,服用后还要经过在体内的转化,有效成分经过几次转化,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中药注射剂的所提取或提纯成分直接进入体内,与原来的有效成分一致吗?作用机理变化了吗?辨证施治的效果好不好?直接进入患者静脉的药物如何保证安全性? 中药注射液大量使用,利大还是弊大? 中药单一有效成分注射液,是中药现代化还是中药西药化? 内 容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现状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存在问题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考 中药安全吗? 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东汉《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无毒有毒,下品有毒。 《本草纲目》分无毒、小毒、有毒、大毒四种。其中所载误药与中毒案例10余例,又有“有毒之毒”、“无毒之毒”和“合用之毒”的区分。 “药邪”—古人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药邪”,是指由药物偏性或运用不当所产生的一种致病因素。药物偏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各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药物治病就是利用这一偏性,所谓“补偏救弊”。 张景岳云:“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