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和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
生活习俗和风貌。十五《国风》更是以地域为界限,分别展示出了不
同地区的诗歌风格和特色。本文研究和探析十五《国风》中的“三卫”
与齐、秦的地域文化,进而探究三地地域文化对诗歌内容和风格特色
的影响。地域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产生之初并非是一静态的存在,
而是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互相影响与变化。先秦时期的地域文化
正在发展成熟之际,而本文要讨论的《诗经》时代,周王朝是当时中
华大地上的共主,其制度与文化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卫与齐、秦作为
当时的诸侯国,其文化自然而然会受到周文化的影响。因此,“三卫”
与齐、秦风诗中不仅反映和体现出本土的文化,同时也有周文化的痕
迹。
第一章写“三卫”的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影响之下的诗歌内容和
特色,“三卫”指的是《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和《卫风》,从
历史发展来看,卫地是纣都朝歌所在之地,后周武王伐纣,封纣子武
庚于此地,并置管叔、蔡叔和霍叔“三监”于邶、鄘、卫三地,“俾
监殷民”。后“三监”携武庚叛,周公承成王之命平叛之后,封武王
少弟康叔于此,建立卫国,后世卫并邶、鄘;从诗歌内容来看,《邶
风》、《鄘风》、《卫风》都是在写康叔建立的卫国的事,所以“三国同
风”,诗歌中反映的也都是卫地的地域习俗。卫地为商朝旧都,其地
殷民聚集,自然有殷商文化的遗迹。因此“三卫”之风中体现出的地
I
域文化有商文化的因素。
第二章写齐地地域文化与齐风诗。齐地在东海之滨,泰山以北,
其地的土著居民是东夷人,始封之君是太公望。姜太公到齐地以后“通
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因地制宜,齐国的经济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在政治方面齐太公采取“因俗简礼”的政策,所以齐国的风俗受东夷
人习俗的影响,其地域文化的构成中有东夷文化的因素,有商业文化
的特色,又有周文化的影响。反映在《齐风》中,我们可以看到齐风
诗不仅舒缓阔达,同时也有齐文化尚仁、尚侈的地域特色。
第三章写秦地地域文化与秦风诗。秦人早期与西戎族杂居,为了
部族的生存和发展秦人与西戎争斗不断,后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有
功而被封为诸侯,并受周王命诛西戎,夺回了西戎占领的周族兴起的
歧、丰之地,收周余民而有之。因此,受西戎游牧民族影响的秦地地
域文化中自然有游牧民族好勇尚武的精神,亦有周的礼乐文化影响,
反映在秦风诗中,体现了秦风厚重质直的风格特点。
最后一章总说地域文化对诗风差异的影响,前三章的分章论述对
卫、齐、秦地三国风诗和三地地域文化的关系已有了总的印象,也已
经明确了因三地地域性的差异而产生了诗风的差异。最后一章对前面
论述加以总结概括,并对三国风诗的地域性差异稍作比较,同时对本
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三卫”之风,齐风,秦风,地域文化,比较研究
II
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China’s first poetry collection, gives a reflection
for the people’s customs and life styles in the early Qin dynasty. There are
fifteen poems which are called “Guo Feng” in this poetry collection.
These poems are showing us the different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in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gives a study for the “SanWei”、Qi and Qin’s
regional cultures. Furthermore, it explores the regional cultur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