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蛋白质分子折叠机理
第二章 蛋白质分子折叠机理 第一节、概述: 蛋白质折叠:protein folding 结构上:伸展unfolding ? 三维结构 功能上:无活性分子?有活性的分子 一、问题的提出: 1。伸展的蛋白质肽链如何折叠成有特定的三维结构? 2。无活性的蛋白分子如何折叠成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体外实验:30年前如何?设备条件、技术路线、研究人员不多。 现在情况?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活跃的领域。 主要原因: 对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由于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需要 基因工程研究发展的需要 先进实验设备的应用,研究手段的提高。 (1)、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建立,分辨率高的核磁共振仪的改进和完善。 (2)、DNA重组技术的应用为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对象。 (3)、计算机的进步和应用 第二节、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一、蛋白质变性的基本概念: 1。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2。蛋白质变性表现: 物理性质的改变: 化学性质的改变: 生物学性质的改变: 变性作用: 天然蛋白质: 变性蛋白质: 蛋白质变性: 可逆变性: 不可逆变性: 3。检测蛋白质变性的方法: 测定蛋白质的比活力 以天然蛋白质为对照,测定蛋白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例如:旋光法?旋光度 圆二色性法?椭圆度 紫外差示光谱?消光系数 粘度法?特性粘度 电泳法?电泳迁移率 蛋白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例如:侧链基团的反应性 被蛋白酶水解情况 蛋白质的抗原性 蛋白质的溶解度 4。蛋白质变性研究简史 第一阶段:变性现象的观察,吴宪1931年变性理论为代表 第二阶段:变性与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关系 第三阶段:分子构象的变化研究-X光晶体衍射 二、各种变性因素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1。温度:热变性、可逆与不可逆 2。pH: 3。有机溶剂:静电力、氢键、疏水键 静电力:改变溶液的介电常数、影响离子氛、影响蛋白质分子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 氢键:能与蛋白质生成强氢键的溶剂,不利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氢键形成,而不能与蛋白质生成强氢键的溶剂,有利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氢键形成。 疏水键:疏水键是一种疏水侧链为了避开水相而群集在一起的一种相互作用力。有机溶剂可以降低溶液的极性,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键,导致蛋白质构象的变化。 4。脲、胍等变性剂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5。表面变性剂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长链的脂肪酸、SDS 三、蛋白质变性后构象的变化: 吴宪1931年提出的变性理论:蛋白质变性后,肽链由原来紧密有序的构象变成松散无规的构象。 1968年Tantord 把变性产物的构象概括: 高浓度的脲、胍变性的蛋白质,呈无规卷曲的构象,若打开二硫键,变成线状无规卷曲 热、酸碱变性的蛋白质,往往保持部分紧密构象。 高浓度有机溶剂变性蛋白质的螺旋度增大,不存在疏水区 四、复性:Renaturation 概念:变性的蛋白质在除去变性因素后,恢复到天然状态的构象和生物活性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复性作用。 第三节:蛋白质的折叠:Folding 蛋白质折叠:探讨蛋白质由伸展态(变性)经折叠或再折叠(复性)成天然态的机理。 探讨蛋白质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 杜雨苍:1961年、胰岛素A、B链的拆开、再合并,二硫键形成。体外化学合成胰岛素A、B链,研究二硫键形成的情况 Anfinsen 1961年:核糖核酸酶变性与复性的情况-4对二硫键被还原后再氧化重组,可以折叠到天然状态,恢复生物功能。 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 形成高级结构的信息全部蕴藏于一级结构之中。 一级结构含有全部高级结构的折叠密码。 1979年:Privalov 提出蛋白质折叠的 “二态模型” U(伸展态) N(天然态) 1989年Kuwajima 认为蛋白质折叠是逐步发生的过程,但未捕捉到中间态。 1992年Dobson 首次报道蛋白质折叠的中间态,提出 “三态”模型 第四节、蛋白质体外折叠机理: 1。折叠步骤: 三态模型:认为蛋白质肽链从伸展态(U)经过早期的变化进入中间态(I),然后再由中间态过渡到最终的天然态。 2。折叠过程的起始点: 蛋白质氨基酸侧链的形状、大小的不同将影响到侧链在三维结构中所在的位置和安排方式;侧链的极性的不同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之间和蛋白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折叠起始点: 折叠起始于稳定二级结构的形成:变性后部分残余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如某些扭曲、转角作为折叠的“种子”,氨基酸肽链围绕它们形成较稳定的紧密的区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寒假“天天练”作业设计,含30份题组,附参考答案.pdf
- 《(电影、美剧超级大包)(英语中字)(BD-MKV HD-MKV 1200G)115 先收着。。。转自deefun》.doc
- 2023年黑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真题.docx VIP
- 招标采购代理规范zbtb-t a01-2016.pdf
- 小儿肺脏超声基础课件.ppt
-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统计学》课件-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pptx
- 2023年黑龙江省烟草专卖局系统考试真题.docx VIP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doc
- 家长会参考讲义——围棋与孩子的素质教育幻灯片课件.ppt
-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统计学》课件-第6章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