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荨麻疹“虚证”立论初探.doc
慢性荨麻疹“虚证”立论初探
摘要: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同“虚”的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气血、脏腑、阴阳等方面探讨慢性荨麻疹之“虚”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治法,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虚证;过敏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27-03
荨麻疹,中医学称“瘾疹”,俗称“鬼饭疙瘩”。属于皮肤黏膜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为皮肤黏膜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荨麻疹几乎每天发作,持续6周或6周以上者。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1]。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与“虚”有关,吴?汉《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曰:“要知易风为病着,表气素虚”,《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曰:“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阐明了发病原因:“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生?”。郭艳辉等[2]认为“表虚之人更易发病”[2]。本文试图探讨总结慢性荨麻疹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1发病途径及临床特点。
11表虚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风候》曰:“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也。”又曰:“人皮肤虚,为风所折,则起瘾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俗称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卧露寒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均明确指出了表虚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本证多见于慢性寒冷性荨麻疹。郭艳辉等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认为“表虚之人更易发病”[3]。临床症见风团色淡微红,以暴露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着风遇凉更甚,得热则缓,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缓。
12气虚证《灵枢?五变》说:“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指出气血不足为慢性荨麻疹发病之本。正气虚损,卫外不固,腠理开合失司,外邪易于入侵。沈明等[4]亦认为本病大多由于气虚卫外不固,致风邪入侵客于肌肤而成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多属久病体虚或平素体弱,致气血耗伤,卫外不固,风邪侵袭。辨证以“虚”为主,尤其是气虚,治疗上也应注重补气固表。临床症见风团色淡不鲜,晨起或遇风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13肝肾阴虚证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瘾疹日久,或耗气伤阴血,或治疗用药不当,过于辛散疏风、清热利湿,以致耗伤阴血,损及肝肾,阴虚生风。本证临床多见面色憔悴、肌肤干燥,全身散布抓痕,脱屑,疹块,皮疹骤起骤消,色呈淡红色,皮肤划痕征阳性,伴烦躁,头眩目干,舌红无苔,脉细。
14肺脾气虚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津并行”。慢性荨麻疹与肺脾关系密切。脾为肺之母,肺虚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亦虚。终至肺脾同病。肺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肺气虚则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不能受纳与运化水谷,肌肤不得充养,气血不足,易于反复感受外邪。本证多见风团色淡红,常伴有疲乏、恶风、食少、气短、易感冒、纳呆、便溏等肺脾气虚的症状,舌淡白,苔腻,脉弦细。肺脾气虚,卫外不固者,治宜补脾益肺,益气固表,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气虚夹湿,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
15气血两虚证《灵枢?五变》说:“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指出气血不足为慢性荨麻疹发病之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的关系。气血俱虚,久则“肉不坚,腠理疏”,肌腠失养,腠理疏松,玄府开合
失司,营卫运行不畅,外邪更易入侵,致本病迁延。证见:皮肤散在淡白色风团或疹块,疹子不固定,少气懒言,自汗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耳嫩,脉细弱。治宜气血双补,可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16冲任失调证“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久病则血虚,同时又受风、热、燥、湿等外邪侵袭,致病情缠绵难愈。冲任与女子生殖月事密切相关。杨娴[5]通过实验,又认为不明原因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血清性激素有关。且提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根据性激素水平与对应性治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调血养血,调摄冲任二脉亦为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针对性治则。证见:烦躁易怒、月经量多或量少,皮疹骤起骤消,与情绪或月经周期有关、色呈淡红色,头眩目干,舌红无苔,脉细。治宜调补冲任、理气活血,宜加味逍遥散。
17气虚血瘀证叶天士“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医林改错》亦有“久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doc
- 微型体外循环对心脏手术术后影响的meta分析.doc
- 微型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doc
- 微孔板法与传统方法对比测定花菇、猴头菇和茶树菇的抗氧化活性.doc
- 微小RNA―2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doc
- 微小切口点状抽剥联合驱血带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抽剥术中的应用.doc
- 微探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doc
- 微波加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doc
- 微波干燥灭菌在中药生产领域中的应用.doc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铬.doc
-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病理学指标与内镜表现的关系研究.doc
- 慢性酒精性肝炎患者肝炎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分析.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营养支持的选择.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体会.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α1―AT及CRP检测的临床意义.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检测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激素治疗探讨.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