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3.3 第三节《论语》选读(选修IA)课件.ppt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3.3 第三节《论语》选读(选修IA)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3.3 第三节《论语》选读(选修IA)课件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提高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这种人很少;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孝弟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评析】儒家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孝敬父母,顺服兄长,那么在外就可以尽忠国家,就不会有犯上作乱的事情发生,这样就可维持社会的稳定、生存和延续。儒学把“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即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上,把家庭中子女对父母情感的自觉培养作为“仁”的根本、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给老百姓以好处,并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这哪里是致力于仁呢!那一定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能以自身作比方去类推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评析】孔子指出了实践“仁”的方法,那就是推己及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他的人。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与愿望,并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1.从以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孔子的教育观。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一反三(或:讨论启发) 学以致用 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举一反三是学以致用的基础。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学会类推,学会融会贯通,学到的才是活的知识,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示例二:讨论启发有助于学以致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和与同学的讨论,有助于提升能力,进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去。 (十一)(2012·温州质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①。”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③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 【注】①不若已:不如停止。②如:应当。③劝:鼓励。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所具有的共同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献身 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 2.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充满着深深的怅惘。虽然“为义”的人很少,但墨子对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乐观而自信。孔子更具人情、人性,墨子更具英雄气。 (十二)(2012·杭州模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14.17) 材料二: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10.17) 材料三: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1.孔子是怎样评价管仲的?从中可看出孔子所主张的“仁”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f936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