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培训课件_中医内科学——咳嗽.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思考题】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辨证与治疗要点是什么?两者有什么相互联系。 2、痰湿咳嗽有哪些主症?如何治疗?临床可见到哪些病理演变? 3、为什么说:咳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 4、治疗咳嗽的禁忌主要有哪些? 外感咳嗽证治简表 证 型 风 寒 袭 肺 风 热 犯 肺 风 燥 伤 肺 病 机 肺气失宣 肺失清肃 肺失清润 主症 咳嗽 声重有力 气粗,或咳声嘶哑 干咳或呛咳 咯痰 稀薄,色白,易咯,量中等。 痰粘稠或黄,量少,咯痰不爽。 无或极少,或点丝状,或带血丝,咯痰不爽。 伴有症状 可伴有风寒束表证 可伴风热犯表证 见唇鼻干燥,咽喉干痛等“燥”邪特征。1可与风热犯表证同见(温燥)。2也可与风寒束表证同见(凉燥)。 舌 诊 苔薄白 薄黄 凉燥:薄白 温燥:薄黄 脉 象 浮或浮紧 浮数 浮或浮数 病证联系 多属上感或急支的初期阶段(全身毒血证不明显,而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多见于秋冬季。 可见于多数急支或肺炎初期等(毒血症状显著)多见于春季。 多见于秋冬内较干燥的季节,如上感、急支的某些类型,以及肺结核初期等。 治 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温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凉燥:疏风散寒,润燥止咳。 主 方 三拗汤、止嗽散。 桑菊饮 温燥:桑杏汤。 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1)症状: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 兼症: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3)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4)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陈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常用药: 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燥湿化痰; 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温肺降气。 (6)加减: 咳逆气急,痰多胸闷,加白前、苏子、莱菔子化痰降气。 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白芥子温肺化痰。 久病脾虚,神疲,加党参、白术、炙甘草。 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痰热郁肺证 (1)症状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 兼症: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2)证机概要: 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3)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4)主方:清金化痰汤。本方由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知母、贝母、橘茯苓、甘、草、瓜蒌组成。功在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清金化痰汤方歌:清金化汤,芩栀桔麦桑,二母橘苓草,瓜蒌清化方。 (5)常用药: 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 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 (6) 加减: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 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 3、肝火犯肺证 (1)症状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兼症: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脉: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3)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 (4)主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是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知母、黄芩、桔梗、靑皮、陈皮组成。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5)常用药: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 山栀、丹皮——泻肝火。 青黛、海蛤壳——化痰热。 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 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 (6)加减: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逆。 胸痛配郁金、旋复花、丝瓜络理气和络 痰粘难咯加海浮石、知母、贝母、清热豁痰。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4.肺阴亏耗证 (1)症状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 兼症:口干咽燥,或午后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