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砻江大峡谷行记.doc
雅砻江大峡谷行记
波日桥遐想
摄友戏称,涉足雅砻江大峡谷的摄影爱好者至今数不胜数,在数码机没面世前,可能用在波日桥的胶卷要以吨位来计算。言下之意,到此地的中外摄影爱好者无一没拍摄过此桥。
波日桥位于乐安乡境内,距离县城36公里,省道217线从旁经过。它横跨雅砻江,是康巴地区年代久远、跨度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伸臂木质结构桥,素有“康巴第一桥”美誉,也属四川四大名桥之一。建于元末明初,由藏区著名建筑师汤东杰布负责设计建筑。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经过此桥,当地群众又称它为“红军桥”。 波日桥长120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表面呈流线型,显得整齐、凝重。两个桥墩中部,用4至6根圆木渐次撑成拱形,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步递增,形成两个悬挑臂,然后在悬臂上架横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即为桥身。桥墩上用石片叠砌的“伞”形结构,便是桥亭。最为称奇的是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每一结合部,全部用木楔连接,展现了藏区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据新龙地方史料记载,雅砻江上有9座藏式木质伸臂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现仅存乐安乡境内的波日桥,是康巴地区现存最完整、跨度最长的全木质伸臂结构桥,波日桥也成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波日桥东岸沿,西斜的阳光正好把它气势如虹的身影映在雅砻江碧波上。江水变得舒缓了,犹如含情脉脉的少女吟着无字的歌谣轻轻地从粗犷而壮观的桥身下经过。波日桥现在已是全封闭的受到保护。在它的上游不远处,有近年新修的一座水泥大桥供行人过江。但在我的幻觉里,波日桥上仍行走着藏民同胞,也有骑着骏马的汉子潇洒地冲过桥亭门洞……
十九世纪中叶,四川西部的康巴地区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藏族农奴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波日.工布朗结在战争中左眼受伤失明,藏语称一只眼为“布鲁曼”,人们又称这次起义为“布鲁曼起义”。 起义历时17载,先后占领并控制了昌都、玉树、果洛、理塘等25部族横亘千里的大片地区,威震康藏。清廷5次出兵,动用川、青、藏及大小金川兵力合围。波日?工布朗吉兵败后,与部属一道点燃波日寨自焚于烈火中。在上外世纪六十年代修筑的阿色大桥畔,河边有一块圆形的奇石,石头上有被人缠绕过哈达的痕迹,这石头与民族英雄波日.工布郎吉有关。说是当年布鲁曼拒绝清廷安抚,抛顶戴官服于雅砻江所化成的。新龙男人头上的红发辫,传说是他们的祖先用殷红的血染成的!
有关波日桥以及布鲁曼起义的传闻,在康巴地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为雅砻江大峡谷的传奇注入了浓重的笔墨。在这里,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以及“梁茹”人(新龙藏语为“梁茹”,也就是森林间峡谷的意思)刚毅豪迈的精神耳闻目睹,随处可见。
仙境拉日玛
从大地理范围讲,拉日玛仍属于雅砻江大峡谷范畴,在宗教传闻中,其意旨竟然有不可分割之处。
这是我第二次到拉日玛牧村。数年前,拉日玛作为典范就在此召开过全省牧民新村现埸会。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到了新龙不去拉日玛就如同到了康定不上跑马山,到了北京不去长城一样会有失落感。
传说中的香巴拉人具有最高智慧,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外界进行沟通。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一直是藏经中的一个谜,这个谜一直让藏史学家费尽了毕生精力。许多人都执著地坚信,在中国西部的雪山和森林深处掩隐着这方天堂净土。从18世纪开始,人们为了揭开这个谜,就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印度的克什米尔高原开始了寻找。几乎所有雪山的地方,都留下了寻古者艰难的足迹。终于,一个名叫尼美银批的活佛走进了雅砻江大峡谷,找到了“地之肚脐”的入口……而这一切,就在今天的拉日玛!
我们是在日暮时分进入拉日玛草原的。因天气不太好,缺少拍照的光影,我们只是匆匆拍了几张马群在草地上闲游的照片后,就直接去了牧村左侧的山坡上。草坡上彩幡林立,晚风中发出一片“哔哔啵啵”的声响。坡下的藏房民居大多用石板盖成,错落有致、布局紧凑的石板房,高到二至三层不等,一宅一院,木栅栏、青石路、石板屋顶,古朴而实用。更有700余年历史的扎宗寺,由经堂、铜色吉祥山、佛学院和佛塔群四部分构成突出了佛教寺院特有的金碧辉煌与超凡之美,汇集和展示了新龙寺院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用数十万块刻有稀世孤本《甘珠尔》全套经文的石片垒砌而成的甘珠尔石刻佛塔,塔顶正中及五层台阶四周均安放有铜质镀金法幢、彩色石刻佛像和小彩塔。113座瑰丽而神圣的白塔组成的佛塔群,称为“尊胜吉祥如意塔”,有“世界中心”的喻意。整个石板藏寨地势平坦,三面环山,水草丰茂,神山耸立。如今藏寨已有几百户牧民在此居住,达4000人左右。可以想象,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