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政治·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知识主线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探究世界的本质 构建体系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相对静止 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基础知识梳理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联系 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是无条件的、永 恒的和绝对的 性质 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含义 静止 运动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世界观原理。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要求。 ①不可随心所欲: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堂上检测 1.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 ) 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一元论”的泥潭 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 解析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表明物质是形成宇宙万物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正确。B、C、D是对题干中康德观点的错误理解。 答案 A 2.美国斯坦福大学宣布,他们用金属镝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双极量子费米子气体。研究人员认为,该费米子气体兼具晶体和超流液二者看似矛盾的特征,是一种全新的量子物质形态。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B.科技的发展使物质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改变物质的根本属性 D.人们可以改变物质并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 解析 美国斯坦福大学制造出双极量子费米子气体,体现了A。B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改变;D错误,人们不可以改变或创造物质。 答案 A 3.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解析 该诗蕴涵的哲理是物质是永恒运动的,D与此相符。A、C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属于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或诡辩论观点。 答案 D 4.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02章_企业电子商务战略规划综述.ppt
- 第02章_生命的化学基础综述.ppt
- 第02章_运动与力综述.ppt
- 第02章【确知信号】综述.ppt
- 第02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综述.ppt
- 第02章基因与染色体综述.ppt
- 第02章晶体缺陷综述.ppt
- 第02章酶(4学时)综述.ppt
- 第02章审计准则综述.ppt
- 必修3习题讲评技术方案.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