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种培菌方法
B系列运行培菌方案
本次在培养过程中,直接用所处理废水培菌,因此是培养和驯化同步进行。
一、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需要确定构筑物及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确定污水中营养物质的比例是否满足培菌要求:BOD5 :N:P=100:5:1
碳源以BOD5表示,N以NH3-N表示,P以PO43-表示
测定水样的pH,对好氧微生物来说,pH值6.5-8.5之间较为适宜。
确定COD和BOD能够测定
确定污泥是否能回流(不回流也可以),若能回流确定回流的路径,一方面回流到接触氧化池,另一方面回流到水解酸化池。
挂上填料样品以便于观察生物膜的生长情况
如果泡沫增多,加入消泡剂
二、接种污泥的来源 污泥接种可以大大缩短污泥培养驯化的时间。 污泥的培养有连续培养法和间歇培养法。占池容的三分之一填料表面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在曝气过程中要控制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间,并需测试污泥沉降比,若发现该值逐渐减少,说明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开启,后续处理单元,水量逐渐增大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生化池设计负荷的20-30%,检测COD的变化,计算一下COD的降解能力。COD降解能力上去了,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依上述流程连续运行,观察填料上污泥的生长状况。若微生物增殖正常,可加大水量当填料上的生物膜达到1~2mm厚时,且沉淀池的出水较清澈,氧化池进出水去除率>60%时,可认为生物膜的培养基本结束。此时可关闭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不再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当水质恶化时,可适时开启污泥回流泵,以增强处理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出现悬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转。 系统监测 通过镜检,观察原生动物数量、种类和活跃情况判断微生物挂膜及处理效果。约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20天以后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在经过20天的培养出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检测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mg/L。 观察污水的顔色变化。 常用水质及测定方法,见下表:
监测项目 测定方法 主要分析仪表、仪器 COD 重铬酸钾法 COD测定仪 SS 重量法 分光光度计 色度 铂钴标准比色法 分光光度计 PH 在线检测及比色法 在线PH计及试纸 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生物膜)所覆盖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负荷应由小至大,待运行稳定后逐步增大污水水量,提高污泥有机负荷直至满负荷运转。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2mm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曝气池水面的漂浮物要定期捞除。 定期观察设备运行和处理出水,发现异常情况应即时处理。沉淀池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出现大块污泥上浮,上浮污泥带有淡铁锈色、不臭、并附有小气泡,为污泥反硝化所至。解决办法:加大回流比、缩短泥龄、增加污泥负荷、多排泥。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DO、温度、PH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种类;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在低、中、高负荷时,DO控制不当均有可能发生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0.2~0.3kgBOD5/kgMLSS之间;运行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整个生化池走道板,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运行后期发现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生物膜、并且从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翻团状污泥,故应尽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排除方案
序号 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引起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1 水泵抽不上水或出水量极少 1、??水泵电机接线有误2、水泵被异物缠绕3、水泵电机损坏 1、 更换电机三相接线2、 清除水泵泵腔内的异物3、 更换水泵 2 出水色度不达标 1、 原水色度超标2、 加药量不足3、 药剂效果不理想 1、 控制原水色度在设计值范围之内2、 适当加大药剂投加量3、 选择效果更好的药剂 3 出水COD不达标 1、 微生物营养不2、 曝气量不足3、PH值及水温不正常 1、 向池中按比例投加N、P等营养物质。2、 增加曝气量。3、调整PH及水温。 4 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 曝气管道堵塞 应立即清洗或更换。 5 液面翻腾不均匀 曝气有死角 检查池底四角有无积泥,应即时清淤。 6 出现大量白色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