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件不起眼的“大”事
每天早晨,我总是站在幼儿园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到园的老师和孩子,这已成了多年的习惯。我享受与老师们互致问候的亲切,也享受家长们或腼腆的微笑或微微的点头或礼貌的问早,更愿意看到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还有那一声声稚嫩的“老师早”的问候。这个习惯,使我与老师们近了,与孩子们熟了,特别是与家长们也更亲近了。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家长都愿和我聊聊孩子在家的情况,谈谈在园的活动,我也及时解答一些家长提出的问题,听取合理的建议,同时给予他们育儿方面的适当帮助。虽然都是些小事,但孩子的事就是大事,今天我就来讲述两件不起眼的“大”事。
一、一个关于吃饭的故事
开学第三周的周一早上,小四班费雯莉的奶奶送孩子进班后,出来悄悄地对我说:“园长,我有件事求您,我家宝宝到幼儿园后,这么多天一直不肯吃饭,我们家长和两位老师已经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没用,孩子不吃饭总不是个事儿,能不能让我中午把孩子接回家吃饭?”
关于费雯莉吃饭问题,班主任蔡老师已经向我反映过了,我也曾在上周午餐时到班级,专门观察了孩子的表现,了解了孩子的情况。这确实是个有个性的女孩,除了第一天干干净净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其余这么多天就是不吃饭,老师已经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但不见效,孩子就像“英勇的战士”一样不屈服。但她又特别懂事,除了不吃饭外,其余表现很正常,游戏、做事、讲话都特别能干,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奶奶每天来接时总要问老师:“今天我家宝宝有没有吃饭?”当得到否定答案时总是很着急,总是批评孩子,并告诉老师每天晚饭时一家人怎样软硬兼施地教育孩子。
看得出这个家庭所有成员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急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好饭,快乐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孩子的表现让他们着急,出此下策也属无奈。今天,费奶奶是鼓足勇气向我提出这个请求的。作为幼教专业工作者,我想,家长可以无奈,但老师不能无能,既然家长求助于我,我必须试试。于是我和费奶奶讨论了几个问题:你们一家是真愿意孩子在家吃饭吗?这段时间接回家吃饭后,以后孩子一直不愿在园吃饭,怎么办呢?接下来我向她介绍了上周四我到班上哄她孙女吃饭,和她约定,吃完五大口饭就送她一个小熊礼物,孩子半信半疑地吃了,我郑重地领她到园长办公室,拿好礼物到教室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郑重地表扬一番,并约定明天好好吃饭,孩子高兴地答应了,但周五,又恢复了不吃饭,老师用前面我的办法哄她也不见效。
分析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以我的观察告诉家长:对一个懂事的孩子,迁就不是办法,我们要坚持原则,改变策略。一是要淡化对孩子饿着了的担忧,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表现出这种担忧。不吃饭的原因可能是不饿,也许是不喜欢吃蔬菜,也许是因为家庭饮食的偏差,孩子喜欢稀饭、面食等容易吞咽的食物。饭虽然没好好吃,但点心时间软食还是吃得很好,所以不必担心孩子会饿着。如果每天与老师谈论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孩子的吃饭问题,回家后一家人谈话的重点也是这个,孩子始终被吃饭情结包围着,就会形成排斥的心理暗示。从今天起要注意,一是在幼儿园、家里不要当孩子的面谈论她的吃饭问题,让孩子心理放松下来。真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园吃了没有就和老师用表情、动作暗示。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天鼓励,一天比一天多吃一点。开始时让她像在家一样,用红烧肉汤拌米饭,使饭菜容易吞咽些,愿意吃了再慢慢调整过来,不可急于求成。三是改变家庭的饮食习惯,奶奶在家里为孩子准备的食物向幼儿园的标准靠拢:减少孩子的喝奶量,多吃米饭和荤素菜,锻炼咀嚼和吞咽能力。
费奶奶听了我的分析,接受了我的建议,同时我和班级老师进行了再一次的沟通,大家目标方法一致,努力改变孩子。一周后,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转变:费雯莉对吃饭不那么紧张了――开始愿意吃一点点了――吃得多一些了,虽然还是有点慢――能正常进餐了。费奶奶每天早上送完孩子都会留步,向我介绍孩子的进步,我和她一起分享着她们全家人的喜悦。
“民以食为天”,对于小班孩子的家长来说,孩子吃饭是件大事,从孩子出生到入园前,已经养成了具有家庭特色的吃饭习惯,一入园,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孩子不肯吃饭,对家长来说是件很揪心的事。我们要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通过我们的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智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二、一个关于生病的故事
超超是个健康、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说话像小大人,头头是道,在班里是老师的好帮手。超超有一位特别要强的妈妈,孩子的表现对她非常重要。每天,妈妈牵着儿子的手高高兴兴上学,与门口的值班老师、门卫爷爷、保健老师打招呼,给人的印象很好。
暑假超超病了,肠部淋巴小结块,一旦东西吃多了、活动过量会隐隐作痛。家人带着超超去了上海的大医院检查后,在家保守治疗。超超明显地变了,变得心事重重,饭量减少,什么都不喜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