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乃本色 长弓劲挽百战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风亮节乃本色 长弓劲挽百战多   六姑父   祖母逝世后给我留下了一小包遗物,里面是她老人家在20世纪60年代持有的选民证,还有我的两个姑姑丁亚华、丁亚苏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和几张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位骑在马上的军人,高大、英武,目光炯炯,眺望远方。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姑父张?秀将军。由于姑母亚华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六,因此,我就称他们为六姑父、六姑母。   孩提时代,我对六姑父的印象是伴随着“共产党”“解放军”“志愿军”等当时还不甚了解的词汇而逐步加深的。村里的小伙伴指着我说,他家的六姑爷(当地对姑父的俗称)是个志愿军的大官。我便回去问祖母。祖母说,你六姑父是个将军,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是个好人!于是,我便带着对“将军”“英雄”和“好人”的憧憬,编织着对这位姑父的想像。直到1959年的春天,我才第一次有机会见到这位已是解放军少将的六姑父。   那年春天,六姑父到安徽开会,特地绕到我们家所在的和县。他虽未着戎装,可挡不住那浑身的英气。高大挺拔的身材、简洁准确的谈吐,尤其是那双能看穿一切的眼睛,清澈、明亮,和蔼中透出威严,正是我想像中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形象。他那时还不到44周岁,可已经当了近10年的军长了。后来我才知道,六姑父这次到和县,还另有“任务”,就是将我“带回去”。原来,我的生父丁荣纬曾为新四军七师某部的指导员,在一次与日军周旋的过程中,泡在芦苇荡中七天七夜不得上岸,由此而落下病根,于1947年病逝。当时我还不满周岁。1955年,母亲与同样曾为新四军干部的继父结婚,我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而对于我的几个姑姑来说,祖母和我就是她们关于“娘家”的全部寄托和牵挂。在此前数年,祖母已被六姑接到自己家中生活。现在,她们又开始考虑将我“回收”了。由于大姑母解放前即早逝,三姑母亚芳在农村,家中孩子也很多,小姑母亚苏刚成家不久,这样,对我的“安置”,最后落到了亚华姑母家。那时他们家已经有6个孩子了,但六姑父却说,反正我们家孩子已经很多了,再来一个昌明也不算多,把他们放一起养!后来,虽然由于父母委婉而坚决的拒绝,我最终没去六姑家生活。但六姑父、六姑母的这份恩情和亲情却被我永远地铭记在心。   自那之后,我基本上每隔两三年都要到六姑家住上一段日子,初中、高中、大学、工作之后,直至现在……他们在徐州、济南、北京的家,我一处也没落下。每次见到六姑父,他都要抽出时间问问我的学习、工作情况,每一次都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要听党的话”。1994年元旦前,我到北京出差,不住旅馆,就“赖”在六姑家。元旦那天清晨,我4点多钟起床,从万寿路乘地铁到天安门广场去参加升旗仪式。回来后,二老正在吃早餐。六姑问:“昌明,一大早到哪去了?”我回答去天安门看升旗去了。六姑父一听便大加赞赏,说:“好,好!要爱国!我们这个国家到今天不容易!”又说:“一个人不爱国就等于没有灵魂!”   六姑父无疑是我们亲戚中地位最高的“大官”,可他对我们这些六姑的“娘家人”,从来没嫌过麻烦。不仅从经济上给予无私地资助,而且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尽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战斗过的老区人民,他更是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凡那里的地方政府请求要办的事,他总是尽力去促成。对和他在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老部下和老乡们,他更是给以深切的关怀,显示出宽厚和慷慨。他说,这些人过去无私地支援过革命,有的致伤致残,有的甚至献出了亲人的性命,我们今天有点地位、有点能力,就装着不认识他们了?人家不会说你共产党忘本了吗?在六姑父的身上,草根阶层的朴实憨厚和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得到完美的统一。   当时,六姑父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不算少。可他们家后来又添了两个孩子,共计有8个孩子,祖母也长期和他们一起生活。光维持一家十几口人的吃饭穿衣,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他们家从来没断过客人,对每位来访和求助的客人,他们都要给以不菲的资助。长此以往,终于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我曾听小姑亚苏说过,六姑还向“大娘”借钱呢!“大娘”是他们从沂蒙老区请来的保姆,她在六姑家地位极高,全家人除“首长”(指姑父)没挨她“熊”之外,其余人概莫能免。有年暑假我在六姑家,看到六姑赔着笑脸低声向大娘说着什么,大娘听后勃然变色,大声说,又花光了!帮人也要量力!这一幕要不是我亲眼瞧见,怎么也不能相信,一个我军高级将领之家,竟会窘迫到向保姆借钱的地步!   对于“姑父张?秀”,我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但一直以来,对“将军张?秀”我却知之甚少。他高大威武的将军形象,让我忍不住对他的经历产生深深的好奇心,他的那种气质、品格和魅力,是通过怎样的历练才铸就的?我由此开始了?他的“发掘”。   南征北战   1928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引燃了六姑父的家乡――江西永新的革命烈火。在大哥张成秀的引导下,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这场革命中,那年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