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在英国,直接病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求医在英国,直接病死   呆萌傻的看病流程   在英国留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英国,要么别生病,要么就直接病死。这或许是对英国既完善又漏洞百出的医疗体系的绝佳说明。“完善”指的是它医疗免费的福利和热情温暖的医疗服务,而“漏洞百出”,则是其呆萌傻的看病流程。   然而,我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了过高的预估。仅仅第二周,我的皮肤就因为无法适应英国硬水而开始过敏,可惜我没带任何抗不良反应的药物,只好去看医生。   英国的医疗体系和看病流程跟国内非常不一样,如果不是事先查了资料问了前人,还真要走很多弯路呢。好在我们在入学注册的时候,就会收到学校提供的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注册单,填上基本信息,事先打印出银行账单证明自己的住址是在居住区域的GP(General Practitioner)管辖范围内,以后看病就可以去特定的那个GP了。大概一个星期后,NHS会邮寄到家里一个号码,那个NHS号就是我们以后去大医院看病的免费“通行证”。   去GP看病一定要预约,但如果赶在紧急门诊时间过去排队,也可以在当天看上病,只是排队平均要两小时以上,而且初步检查过后,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比如说拍过片子之后发现骨头断了要修正,则需要按照就诊顺序排到不知猴年马月去了。   我第一次去看皮肤,直接Google邮编找到了藏身于犄角旮旯的那个小破GP,规模相当于国内的私人小诊所,真无法想象这就是英国的正规社区医院!我在前台注册了各种信息,包括病史、药物过敏等等,电脑自动把我的信息保存,之后就是无尽的等待。英国社区医院的候诊室与国内高大上的候诊大厅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就是个不到十平米的摆着几把椅子的小屋,零星地坐着几个老外,拿着免费报纸看。比较幸运地是,我只等了四十分钟,主治医师就走进来叫了我的名字,我便跟她走进诊室,开始了第一次的英国看病经历。   诊室看起来更像是医生的私人房间,布置得超级温馨,有空调沙发洗脸台,后面还有一个大大的玻璃柜,里面是各种药品,帘子后面是一张就诊床,不像国内的医院那样铺着或蓝色或白色的标准医院式床单,而是铺着厚厚的印花垫子,跟家里的床没什么两样。医生坐在桌前,我坐在她旁边舒适的沙发上,给她看脖子上的红点。她端详了一下,戴着手套摸了摸,然后马上起身,我以为她要做进一步检查,结果她摘了手套马上挤消毒液洗手,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但对于医生尤其是老外来讲,“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病治不治得好,医生本人首先要保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洗了手健康了之后,她该给我看病了吧?结果她一开口我就汗了,她问:“哦天呐,亲爱的,你这是怎么搞的?”我心想我要是知道怎么搞的,还用来问你吗,我只得回答自己提前在网上翻译好的词儿:“应该是水土不服或者内分泌失调,我觉得我对英国的水过敏。”   那位医生瞬间张大眼睛,表情夸张语调丰富:“哦天呐,亲爱的,真不敢想象,你对水过敏!”我看了她的表情就觉得有些缺氧,我说不不,是对英国的水过敏,不是对水过敏,我刚来英国一个星期,这里的硬水喝着很不习惯。   医生认真听完了我的陈述,在我诉说的过程中,她不停长大着嘴巴,露出或恍然大悟或欢欣鼓舞的表情,还不停地点头,似是鼓励我说下去。最后,她得出的结论是:“亲爱的,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还有人对水过敏的症状,我相信,你的经历会让我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完善。通过你的描述,我认为,你有着非常敏感的皮肤,你皮肤上的细菌一定很开心,我们需要杀死它。”她站起来走到后面的玻璃柜前,掏出两盒药递给我说:“这是盘尼西林,吃掉它们,它们会帮助你的。”   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但我家三代都是医学教授,耳濡目染,对于药理药性也有一点基本的了解,盘尼西林不是青霉素吗,那不是抗菌用的吗?我是水土不服,应该开一些抗不良反应的药或者抗敏药才对吧。我想要询问,但苦于一些药品的英文不会讲,又想着反正药是免费的,还是算了。临走时特意瞄了一眼她挂在墙上的毕业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很有冲动想要问一句:你的证儿不是花钱买的吧?   然而,当我刚要走出医院的小门口,工作人员叫住我,说需要付一盒盘尼西林的钱。我这才知道,英国的“医疗免费”指的是挂号看病不用花钱,而药品则是要另付的,无论是几便士的止痛片还是几十镑的药品,在今年一律支付8.5英镑,这个钱不归社区诊所或者药房,而是要上交给NHS,价格会根据每年NHS的资金需求升涨。在听到我要为一盒国内几块钱的青霉素支付人民币90块钱的时候,我脱口而出:我可以不要了吗?结果当然是不行的,于是忍痛刷了8.5英镑,出门拆开一看,只有6片!大呼上当。   既然说到开药,就有必要讲一讲英国更为苛刻死板的买药制度。社区诊所在原则上是不会开药的,我上次的经历很少见,通常医生会在看病之后会给患者一份药单,患者需要自行到Bo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