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i第六章 宋代美学_图文.pptVIP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宋代美学 宋代美学是唐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在专门的艺术理论上成就更加丰赡。 绘画上: 荆浩《画说》、《笔记法》、《山水诀》; 郭熙《林泉高致》;郭若虚《画论》; 苏轼《东坡集》;米芾《画史》; 罗大经《画说》;韩纯全《山水纯全集》; 董逌(yóu神态轻松,悠然自得)《广川画跋》等。 书法上: 欧阳修《试笔》;苏轼《论书》; 朱长文《续书断》,黄庭坚《论书》; 米芾《海岳名言》;赵构《翰墨志》; 姜夔《续书断》等。 诗歌上: 欧阳修《六一诗话》;司马光《温公续诗话》; 陈师道《后山诗话》;吕本中《紫微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严羽《沧浪诗话》等。 词上: 李清照《词论》;胡寅《题酒边词》; 张炎《词源》;沈义父《乐府指迷》 有宋一代,词最感性、最深刻地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复杂心态和感情世界。 但宋代词论还比较简浅,不及诗论对词创作的影响深刻。 第一节 宋代美学的文化氛围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转型期。 宋代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以中唐两税法为标志,土地国有制——均田制瓦解, 庶族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土地占有方式由官僚等级世袭占有变为以买卖方式占有。 自由的土地交易为土地兼并和集约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到宋代这个结构转变完成。 生产力通过新的乡村经济形式得到很大发展。 农田开垦增加,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商品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商业发达。 乡村宗法共同体的形成: 豪门宗法在唐末完全消失以后, 在新的农村经济形式下,自发地形成了以男系血统为中心的宗族共同体。 它是以族长为首的、等级伦常分明的结构组织。 其规模大至十一世、十世同居,俨然一个封闭自足的小社会,族长统帅全族,并有司法权。 这种乡村宗族共同体,维护伦常秩序,具有共同的道德规范,还有互助、扶弱、济贫功能。 在后期的发展中,封闭的宗族势力制约了自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并造成对个体个性的压抑。 二、市民文化的兴起 中唐以来,政治军事型城市开始大大增长商业因素,到宋代,城市性质发生了质的转变。 宋代都城改变了唐代坊与市的区分制度。 任何街道都可以开店营业, 也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规定,晚间也有夜市开放。 北宋东京汴梁和南宋临安城,都是一派繁华的商业城市景象。 庞大的城市人口,繁华的都市商业, 产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 具体表现为新的娱乐方式: 宋代说唱表演有了固定的场所: 瓦子勾栏,茶肆酒楼。 瓦子是游艺性场所的总称。 勾栏是用栏杆围成的一座演艺场所。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新门瓦子、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等等,内有数十勾栏,以说唱表演为主。 说唱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表现了一种与以往文艺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 反映出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市民趣味的产生。 对此后文艺格局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元曲和明清小说作了铺垫。 三、士人人格的重新建构 在宋代,士人阶层作为社会整合力量,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达到了极致。 科举制在宋代发展得更完备、更公平。 限制世家子弟在科考上的特殊待遇, 为寒士科考提供经济补助,扩大取士名额。 学校制度上,扩大学生名额,放宽学生入学品级等次。 宋朝以优待士大夫为国策,文官有更好的待遇和地位、势力。 宋太祖有不杀士大夫的誓言,宋代士人从未有过杀头的危险。 (本朝与士大夫治天下) 整个士大夫阶层在社会管理和文化创造上, 都处于最佳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由于统治者的倚重和宽容,再加上民族危机感的刺激, 士人阶层形成了关心世事、积极进取的主流心态。 现实关怀构成了士人人格结构的基本维度。 另一方面,由于儒、道、释三大文化体系的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到宋代已形成融汇贯通的趋势。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碰撞、挫折之后, 古代士人阶层终于找到了在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封建社会中,最佳处世准则与生存状态。 这种新型人格的特点是: 融救世与自救、入世与出世、 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于一体。 表明中国古代文化价值观, 在经过长期发展之后终于走向成熟。 在现实层面上, 每个人都是积极入世者,关心国事,守职尽责,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神为社会服务, 出现不少往代少见的清正廉明的官吏。 这可称为现实人格。 在此基础上,士人又营构了另一种人格境界: 不以进退荣辱扰怀,常能使心灵有个安放处,保持一种平和清静的自在心, 享受一种超功利的、纯一无伪的精神愉悦。 可称之为超越人格。 此种人格精神,是一种不激不励、雍雍穆穆、廓然大公、安时处顺的所谓“圣贤气象”。 现实人格与超越人格,共同构成北宋士人普遍的人格结构。有宋一代一流思想家、文学家几乎都近于此种境界,宋代士人可谓中国古代最为成熟的知识阶层。 ①不独“北宋五子”这样的大儒有此人格境界, ②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