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歌德学院与德国语言文化外交的演变
谈歌德学院与德国语言文化外交的演变
随着国际交流的愈加密切,各国对文化外交也愈发重视,对外文化机构因此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作为德国对外教授德语、宣传德国文化的先锋力量,德国歌德学院更成为与中国孔子学院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目前,国内对歌德学院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教育学、传播学和国际政治学等角度,对歌德学院历史的研究较薄弱。歌德学院是承载时代特征的历史性产物,它诞生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纳粹的专制统治,二战后又在联邦德国浴火重生。分析探讨歌德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把握德国现代史中文化外交和语言政策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魏玛共和国时期:语言文化外交的开端
1912 年,德国著名文化史家卡尔·兰普莱希特( Karl Lamprecht,1856 - 1915) 在《有关对外文化政策》( ber auswrtige Kulturpolitik)一文中第一次在德国提出了“对外文化政策”这一概念。他指出,文化政策不仅是内政的重要构成,也是外交的一种必要手段,因为文化外交在法国和新崛起的美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德国需要迎头赶上,不能落于人后。除兰普莱希特外,德国文化资产阶级( Bildungsbuuml;rgertum)的代表人物保尔·洛尔巴赫( PaulRohrbach) 和库尔特·里耶兹勒( Kurt Riezler)认为,在权力政策之外,文化力量是威廉王朝的另一种选择,对外传播德国文化可以改善德国因穷兵黩武而造成的政治孤立。一战结束后,德国舆论把战败原因部分归咎于德国一战中政治、文化宣传上的疏漏。《德国,宣传和全面战争--疏忽之罪》( German,Propaganda and Total War.The Sins of Omission) 一书指出,一战中德国的政治宣传与当时所宣称的宣传力度和组织严密性相去甚远。1920 年,魏玛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了独立的文化部( Kulturabteilung) ,以处理对外文化关系。1923 年因一战赔款纠纷,鲁尔危机一触即发,慕尼黑大学教授格奥尔格·普菲尔施福特( Georg Pfeilschifter) 、卡尔·豪斯霍芬( Karl Haushofer) 、莱因哈德·冯·弗兰克( Reinhardvon Frank ) 、赫尔曼· 奥肯( HermannOncken) 和汉斯·多恩( Hanns Dorn) 在拜仁州人民党领袖海因里希·赫德( Heinrich Held) 的支持下筹划成立“德意志学院” ( DeutschesInstitut) ,以抵抗法国对鲁尔工业区的占领,这一机构以宣传德语和德国文化为陷入困境的德国赢得同情。这些大学教授们认为,1871 年普法战争失利后的法国正是凭借着高效的文化宣传赢得了国际同情,迅速从战争失败的阴影里走了出来。1925 年5 月5 日,德意志学会( DeutscheAkademie) 在慕尼黑大学大礼堂正式成立。该学会通常被认为是歌德学院的前身,其中实践部着重研究德国丰富的文化瑰宝,而科学部的功用是维系民族国家内部的文化纽带。
德意志学会起初针对的人群是在国外的德国人,但很快从1926 年起慕尼黑大学开始加强向外国人提供德语课程的建设,并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交流的理念。1927 年,在德意志学会支持出版的《法国的文化宣传》( Die franzsischeKulturpropaganda) 一书中明确指出,“法国人认为语言宣传是文化宣传的排头兵”。 于是以法国语言宣传为样板,1929 年开始德意志学会在一些与德国交好的东南欧国家开设德语培训班。在外交部资助下,1930 年7 月,德意志学会组织并邀请了20 位来自巴尔干地区( 主要来自保加利亚) 的德语教师来到慕尼黑参加德语教学方法研修班,教师们还参与了领略德国风情的文化旅游项目。研修班的初衷是提高海外德语课程的教学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德语赢得良好的声誉,推广和普及比英语、法语更为复杂难学的德语。
1931 年,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都陷入低谷,但文化却十分繁荣,许多外国人对德国的语言和文化表现出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德意志学会将教师研修班常态化并扩大其受众范围,最初仍设立在慕尼黑,此时的研修班“不仅仅是一则免费的宣传广告,而且通过所谓的语言旅行( Sprachtourismus) 也可以带来收入的增加,那些求知若渴又带着大量外汇的北美人的到来会使得德语课的开办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1932 年3 月22 日,语言研修班专门开展定期培训德文教师的下属机构“外国德语教师进修学院” ( Instituts zur Fortbildung auslndischerDeutschlehrer) 正式成立。由于当年正值德国大文豪歌德逝世100 周年,为了纪念这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