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逸的悲与回归的痛.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放逸的悲与回归的痛.doc

放逸的悲与回归的痛   摘 要:嵇康的《幽愤诗》是一首描写诗人悲惨命运的长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因吕安事件而被入狱以后的忧愤不平,展现了嵇康独特的个性与思想和当时的黑暗政治。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因而性格放逸,不料因为自己性格导致了他尘世的可悲命运。嵇康追求逍遥世外、隐逸超脱的出世生活,但在经历了被陷害入狱事件后,他想寻求自我的回归,却在反省自身的过程中透露了与儒道思想强烈的冲突,因而呈现出生平的悲痛和对时世的愤慨。   关键词:悲惨命运 放逸 回归 悲痛 愤慨   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嵇康,在入狱以后由于愤慨写下了长诗《幽愤诗》,此诗是嵇康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研究嵇康思想和生平至为重要的文本材料,《幽愤诗》虽然格调低沉但是语言壮丽,历代诗人对作者自身情怀的表达和艺术的审美上都有着很高的评价。在文学上,此诗抒写了诗人苦闷忧愤的情怀,突出表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在哲学上,嵇康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思想核心,在魏晋玄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此观之,嵇康的《幽愤诗》具有很高的赏析价值。   嵇康所处的时代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性格个性和思维方式。他认为当时虚伪的统治者利用了儒家的礼乐仁义为自己的欺诈行为进行辩护,因而他更加喜爱道家的自然无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使他崇尚道家,痛恨官方虚伪的礼教。正因为他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导致了与司马氏政治集团不和并被投入监狱,最终在囚禁中做出《幽愤诗》,呈现了后悔与自责的悲愤之情。实际上,虽然嵇康痛恨官方虚伪的礼教,但是他也遵从真正的古礼。正是这种矛盾使他在创作主题上追逐道家“放逸人”的悲,也有入狱后想寻找一条“回归路”的痛,表现了独具魅力的文学个性和风采。   一、“放逸者”的悲凉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动荡不安,造成了“儒”“道”思想的巨大碰撞,形成了一批具有遗世放达、放浪形骸个性特征的魏晋名士。这些魏晋名士在多种政治势力的夹缝中,失去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而是逍遥山水,置身世外,追求对自身生命的重视,对本真精神的守护。嵇康就是这样一位生逢乱世的名士,他潇洒飘逸、豪放不羁、藐视名教,以本真精神为依据,处处体现了一种士大夫自适其性的行为模式。正是他刚直的品行和独特的个性导致了他被牵连入狱。以下以《幽愤诗》为例,可以分析出嵇康内心的种种愤慨之情: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冯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好善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余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   实耻讼免,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岂云能补。鸣雁,奋翼北游。   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祗搅余情。   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余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   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诗歌开头就自述了诗人的成长背景,从“嗟余薄祜”至“养素全真”可以得知嵇康年幼就丧父,是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的,并且从小就受到他们的溺爱,没有得到师长的教导,因此嵇康从小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儒家的经典作品,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其他学派的思想。导致了他成年以后受道家思想影响,奉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放逸隐居的生活志向,追求“志在守朴,养素全真”的人生态度。   嵇康在司马氏夺位以后,不但一直保持着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而且他桀骜不驯、嫉恶如仇的性格使他曾当面嘲弄过司马昭的心腹钟会,还公然发表过反对官方儒家之虚伪与污浊的言论,因此触怒了司马昭集团等人,这些都是使他被害处死的原因。然而他被害入狱的直接原因则是吕安事件。诗中“曰余不敏,好善人”。描述诗人自责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失败,嵇康以放逸隐居和遗世放达的出世生活,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颇为不善。如对吕安吕巽兄弟的调和,最后反被吕巽倒打一耙,以及他好善嫉恶、轻肆直言,不留情面地攻击司马氏政权提倡的虚伪名教,这都是当时政治斗争所不容的。可以看出一个追求“放逸”生活的人,在政治势力的夹缝中生存的结局是如此的悲凉。“惟此褊心,显明臧否”这句是嵇康对自己性格的分析,他无法做到“大人含弘,藏垢怀耻”。表明自己容不得邪恶,而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