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共电视的解构与建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电视的解构与建构

20100411傳學鬥春季讀書會導讀 讀本: 馮建三(1995),〈公共電視的解構與建構〉第1、2節,《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臺北:唐山出版社。 前言: 本文先說明與分析三種公共電視的模式,接著並闡述我國公共電視想法的緣起與當時候的時代背景與氛圍,並探討「政府」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並以1991年「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所提出的「公共電視法草案」做為藍本,追蹤該草案截至本文完成前(1995年以前)的發展。本文期望可以透過上述分析,獲取比較符合民主精神與實質的公共電視「台」的雛型。 第一節 什麼是「公共」電視:三種模式 作者認為公共原則的存在,且以什麼樣的樣貌存在?涉及了政治、經濟與不同階級之行動者三者的拮抗與連橫關係。電視表現是否符合公共性質也可依此關係做觀察。以下將從已存在的實例,按照適用範圍大小、分出三個層次的公共電視。 一、「蝦米模式」的公共電視:以「節目」為單位 二、「小魚模式」的公共電視:以「頻道」為單位 三、「大魚模式」的公共電視:以「制度」為依歸 第二節 公共電視危機探源:四類因素 從1970年代末期以來日漸明顯的公共電視危機(JOC,1978),實際上是整個電視、乃至整個影視及社會文化環境的危機,而其主要根源之一,在于當前資本主義生産模式試圖擴張它的利潤來源與深化它的控制能力。因爲公共電視制度是公共領域的一個形式,先天原本與利潤邏輯與政治强制不能相容,因此,公視也就成爲資本主義行進過程的路障、成爲政商勢力必欲去之而後快的物件。 →這些局面是「科技、政治、經濟與僵化之科層組織」等四個因素的綜合表現,本節即援此作爲分析公視危機的次序。 一、新傳播科技與公共電視 資本主義生產模式風行社會之後,其財富表現在於「堆積如山的商品」。而反映在傳播面向上則是衛星與線纜頻道的增加。 →加大不同階級閱聽人之間的差距。 →閱聽人從「公民」角色轉化為「消費者」,以物質財貨的消費者取代了對社會事務的參與。 →影響了西歐公共電視的「制度」存在與美國公共廣播系統遭受質疑。 二、政治權力與公共電視 國家對于電視的管制,可以分作兩大方面加以探討:1.微觀而對于電視內容所作的要求;2.宏觀而相對於市場機能所産生的作用。本章以公視爲題,因此只就後項發揮。 就政治勢力對公視的具體滲透手段來看,政府總是可以由施加外部壓力(直接干預節目製作、執照費用的調整、高級人事任命等等)與內部壓力(升遷遲速、官方政策宣示、內參與集會示警等等),以此達成約束公視運作的目的。 →作者認為國家機器對公共電視最大的打擊在於引進、結合市場機能,使商業力量凌駕一切而迫使公視不能所有回應。 例子:西歐與美國(1.捐贈給公視的預算多寡;2.過快的宣布公視網的成立) 三、商業壓力與公共電視 作者以英國BBC為例探討以公共廣電制度聞名的英國,如何受到商業壓力的衝擊。英國政府在1980年末通過的《廣電法》,改變其執照許可制度,由「合理標」改為「最高標」。在最高標的情況之下:無關乎申請者是否具有製播節目的能力、意願、與過去製播節目的表現記錄,完全視標金高低而定。作者認為此舉將影響1993年之後新取得執照經營者,降低節目製作費用以彌補因為最高標而多出來的成本。 自從 ITV 開播以來,BBC是不是日愈商業化,可以從二個層面來看:(1)BBC的收入來源,以及(2)BBC的節目內容。。除了海外收音機廣播部門由英國外交部支付營運費用,BBC 的收入主要由執照費與該機構的商業部門之營運所得。 →可見〈表3.3〉,商業所得占BBC總收入的比例,逐年升高。 →BBC透過衛星將既有節目販賣與再次利用於海外地區,收取收視費與廣告。 →BBC為了保有50%的收視率,做為徵收電視執照費的正當性,在節目型態與編排上,也就容易比同於播放廣告的兩家電視網了。 四、科層組織與公共電視 在排除了不當的政治及經濟干擾幷取得「流通」電子訊號的頻道以後,爲了要在最大範圍之內,「生産」多元(不等同于多量)的影視文化品位並負創新、實驗之責,公共電視網尚須設計得出適格的科層組織形式。 ※須要考量: 公共電視必須善用「規模經濟」(economics of scale)的特性,透過組織的擴張而降低製作節目的成本,轉而投入開發他種類型的影視品味以得到「範疇經濟」(economics of scope)的效益。 公共電視也必須知曉,組織無邊的膨脹將可能重蹈「彼得定律」因人設事的陷阱,亡失了照顧「公共」利益的原則而淪落爲自身科層利益的辯護。 →作者認為兼顧大組織的經濟優點與小組織的彈性靈通,也就成爲發揮公共電視精神的巨大挑戰。 小結: 所謂公共電視危機,追本溯源,在于資本主義的生産模式具有一股驅力,總是企圖將各種人際事務化作商品關係,將人解消爲被動的消費者而剝奪其參與「公共領域」生活的角色。作者認為新的傳播媒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