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学案: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人教版必修四).docVIP

2016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学案: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人教版必修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 —品味语言的方法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带感情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先理解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二)分析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小结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只谈风月!!!今天早上看了一片关于辛弃疾的文章,心弦颤动了下,不只因很久没有“雨夜乱翻书”了,而是再次感叹那份执着,从二十三岁开始的梦想。眼下自己已经二十六,虚长当年的稼轩三年,而如今壮志全无,只谈风月。哎!只谈风月,只谈稼轩。那离我八百年的南宋,在我脑中,晃来晃去,却只有“风雨飘摇,偏安江南”这这类的字眼。然而,偏偏在这飘摇乱世,稼轩横空出世,剑吼西风的高歌猛进,放荡不羁的孤高疏狂,诙谐幽默的田园野趣,宏图难展的壮志未酬,细腻清丽的春闺春愁,无一不是稼轩笔下靓丽的风景。初识稼轩还是初中,读的是《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觉得真好,可又说不出好在哪里,只是心里喜欢,爱之诵之,出乎自然。读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彷佛鼻尖真真切切的闻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气,竟是欲罢不能。于是,“辛弃疾”这三个字印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似乎是与这恬静、舒适的乡村气息夹杂在一起的。再后来,到了高中。知识多了,对稼轩的了解也多了。知道他是个爱国词人,读他的《破阵子》。好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震撼了,可怜白发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苍凉啊。后来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才知道辛弃疾在中国词坛上地位之高,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力压古今豪杰,夺得“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人总是善于遗忘的,正如王右军所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此后的高中,忙于高考,忙于奔波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